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2018 Pulima藝術盛會 看見原住民反思力量

  • 時間:2018-11-02 17:3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2018 Pulima藝術盛會 看見原住民反思力量
「2018 Pulima藝術節」即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盛大揭幕,今年以「翻動」為主題,集結26組國內外原住民藝術家展出,呈現當代原住民藝術的創作能量。(江昭倫 攝)

台灣最重要的原住民當代藝術節「2018 Pulima藝術節」即日起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盛大揭幕,今年以「翻動」為主題,集結26組國內外原住民藝術家展出,其中包括曾代表紐西蘭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毛利族藝術家作品,以及一系列當代原住民表演與國際論壇、藝術家講座、工作坊等精彩活動,多面向展現當代原住民藝術的創作能量!

兩年一度的原住民當代藝術盛會「Pulima藝術節」,今年邁入第四屆,再度重返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除了各項活動,也包含21件獲選「Pulima獎」的作品展覽。

魯凱族藝術家安君實:『(原音)我把祖先想成古老的巡山員,意思說感謝他一直在幫我們,雖然我們人不在了,可是他一直在山上,我們的領域,一直在保護這塊土地。』這件「向古老的巡山員致敬」是今年Pulima藝術獎優選作品,魯凱族藝術家安君實利用自然風化的紅櫸木與人工材質的鋁線,以當代的原住民語彙向部落的祖先致敬。

排灣族藝術家武玉玲的作品「脈動」則獲得視覺藝術類首獎,結合金工與編織技法,藉由部落女性的視角反應原住民文化生命翻動的故事。武玉玲:『(原音)其實我表現的就是,它一個我的記憶跟回憶,我思念當時那種景象,大家可以很自由自在土上,就像跟土地在談戀愛那種感覺。』

過去Pulima藝術節參展藝術家的作品,往往直接表現出對社會控訴,但今年作品更為內斂,也呼應策展主題,試圖用更多元的藝術形式,啟發「翻轉」社會的可能性。像是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以花蓮電話區域號碼「038」創作的舞蹈,以台鐵花蓮站阿美族語的廣播詞貫穿,利用聲音觸動花蓮人對家鄉的嚮往;年輕藝術家林戎依以「眼睛」為意象,傳達如何從面對社會異樣眼光到「看見自己」的過程。兩位花蓮港口部落阿美族藝術家則不約而同透過木雕與錄像裝置作品,回顧1877年部落青年遭清兵大屠殺歷史事件,提醒守護部落文化價值。

今年Pulima藝術節也有多場跨國合作展演,除了有澳洲墨爾本「明日藝術節(Yirramboi)」以「節中節」形式共襄盛舉,還借展了紐西蘭毛利族藝術家莉莎・瑞哈娜(Lisa Reihana)花了11年完成的動態影像裝置,還原過去毛利族人的生活以及受到外來政治文化衝擊,整個影像畫面的呈現,令人印象深刻。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