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確診個案379職業成話題 學者:獵奇心態恐助長刻板標籤

2020-04-10 11:07(12-20 23:25更新)
撰稿編輯:蕭照平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在防疫緊要關頭,部分營業場所很難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自即日起,全台酒店、舞廳都要暫停營業。圖為晚間台北市一家停業酒店的包廂空空蕩蕩,不復往日熱鬧景象。(資料照片/CNA)
圖片來源:中央社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9日宣布,在防疫緊要關頭,部分營業場所很難保持安全社交距離,自即日起,全台酒店、舞廳都要暫停營業。圖為晚間台北市一家停業酒店的包廂空空蕩蕩,不復往日熱鬧景象。(資料照片/CNA)

日前確診感染COVID-19武漢肺炎的確診病例、案379,被間接證實是名酒店公關,從一開始公布的資訊再到被披露職業,當中轉折成為話題。對此,學者吳翠松就提醒,獵奇的社會心理不僅會加深既有職業的刻板標籤也無助防疫。

國內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案379,被間接證實是一名酒店公關,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8日公布個案時,因為第一時間疫調資訊有限以及考量相關隱私,讓外界以為是家庭主婦,當中的轉折成為關注話題。

面對外界對案379的職業披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是維持「不予證實」的回應。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10日就表示,疫調人員都是盡力做好調查工作,也會兼顧當事人的隱私安全,他也說確診者其實就是疾病的受害者,呼籲社會不應有不必要的資訊傳播。他說:『(原音)確診個案也是病患也是受害人員,我覺得社會也不應該有太多不必要的傳播跟傳遞。』

專注族群研究、媒體與性別議題的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教授吳翠松表示,防疫視角被轉移到女公關的職業時,其實反映出社會對較有神祕性質行業的獵奇心態,愈是獵奇更會強化既有職業的刻板標籤。

吳翠松引用去年震撼德國的「ICE高鐵殺人案」為例,指警方透露把母子推入鐵軌的嫌犯是有移民身分,這不但無關案情也助長對特定族群的標籤作用;吳翠松強調,防疫核心在於教導民眾在不同情況下如何防疫,族群跟職業別沒有必要成為焦點。她說:『(原音)現在防疫重點不是族群也不是職業,而是傳染途徑。這東西就很像是防治愛滋初期的概念,就是族群概念,套在現在就是工作方式或某一些汙名的工作去做,這過程汙名就會再加深。』

吳翠松認為,個案職業是否公布應有更細膩的做法,而媒體也應注意相關資訊是否會造成汙名標籤的問題,民眾端則要理解感染者都是受害者,且探究職業無助個人防疫,重點是做好個人衛生健康管理。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