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世紀當代舞團首次與台北捷運合辦的《出口》國際藝術節即日起至7月底,在台北捷運紅線7個捷運站,邀請國內外不同領域藝術家、近百位表演者,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地下公共運輸系統大型公益展演,共同打造城市有機的藝術連線,與市民不期而遇。
看準台北捷運每天進出超過百萬的人流量,世紀當代舞團創辦人姚淑芬今年首度與台北捷運合作,策劃《出口》國際藝術節,以「移動、移居、移民」為主要概念,媒合不同領域國內外藝術家,以台北捷運作為展演主要場域,擷取台北、東京、倫敦、巴黎、香港、紐約等日常生活中的城市浮光掠影,結合錄像感應式互動裝置、AR擴增實境等形式,催化出一整個7月不間斷的靜態展覽與行為表演節目。
總策劃人姚淑芬:『(原音)慢慢讓觀眾知道說,地鐵風貌到底這些城市到底有沒有什麼關聯 ?他們也可以從這裡面去想像個人經驗、記憶,我覺得這就蠻值得讓大家去關注的事情,最主要我還是希望說,不管是展覽或是演出,它應該都是可以全民化的運動,地鐵又是運載最多人數的場所,為什麼不能幻化成一個地鐵捷運藝術節?』
《出口》國際藝術節主要是以台北捷運紅線沿線的7個捷運站:台北101/世貿站、大安森林公園站、中正紀念堂站、台北車站、劍潭站、奇岩站、復興崗站為主,參與藝術家包括甫獲2022年紐約藝術基金會名人堂獎項的行為藝術家楊金池,將於台北101/世貿站,帶來他一直以來以環保問題為主題的創作〈恢復活力・照亮城市〉,並於藝術節期間帶來8場〈破腦筋〉行為藝術演出。
姚淑芬與日本藝術家高橋啟祐(Keisuke Takahashi)於台北車站合力打造的〈膠囊旅館〉,則開放民眾預約體驗15分鐘,在匆忙中體驗片刻休息;藝術家廖堉安在劍潭站出口階梯彩繪上〈城市漫遊〉作品,回應疫後時代人們渴望突破困境,振臂展翅的心境。
法國藝術家莫珊嵐(Margot Guillemot)在中正紀念堂站打造的裝置作品〈孫先生・阿瑟先生・林小姐〉則隱喻孫中山、麥克阿瑟、媽祖林默娘對於台灣的影響,也藉此喚醒人們在忙碌生活之餘,看到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深層底蘊。
此外,7月31日台北捷運公司也將提供專屬列車在返回北投捷運機廠的途中,邀請藝術家透過影像結合現場舞蹈行為演出,帶來一場超脫夢境與現實的藝術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