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廣播電臺(Rti)受邀參加由泰國曼谷亞洲中心(Asia Centre)主辦的第九屆《限縮的亞洲民主空間:抵抗與回擊》,董事長賴秀如22日下午主持「跨越疆界與族群:擴大多元與聲音」(Beyond Borders and Ethnicities: Amplifying the Voice and Diversity)論壇討論,探討如何跨越國界、語言與族群的限制,放大多元聲音,促進媒體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多元聲音如何被聽見,本場論壇央廣特別邀請多位全球知名專家與媒體工作者參與,包括全球之聲總編輯馬雲華(Filip Noubel)、央廣印尼語節目主持人譚雲福(Tony Thamsir)、原住民族廣播電臺主持人茉莉海・達路斯(Mulihay Talus)。論壇聚焦於如何打破國界和族群的藩籬,透過媒體力量擴大邊緣社群的聲音,並呼籲在亞洲日益限縮的公民空間下,重視多元敘事與文化表達的重要性。更邀請捷克曼德大學(Mendel University)的馬丁博士(Dr. Martin Petlach),其就「政治信任在東南亞選舉與民主中的作用」重要議題提出他的觀察。
全球之聲:語言與故事的多樣性
馬雲華深入探討語言多樣性與文化表達,在全球媒體傳播中的關鍵角色。他介紹全球之聲的運作模式,該平台提供超過30種語言的翻譯與敘事服務,致力保留地方文化與語言的真實性,並以跨國協作的方式呈現全球多元的故事。他指出「世界在說話,你有在聽嗎?」為全球之聲的核心提問並強調,全球的多語言文化環境正在迅速變化,語言創新往往集中於英語,而忽視了地方語言的原始表達。因此,他舉例在多語環境中,保留原始語種至關重要,因為在翻譯過程中如果失真,將會導致文化意涵的流失。他呼籲媒體在敘事中應該更強調多語言的存在,並通過跨文化翻譯,保證各個語言的故事在全球層面上都能被聽見。
當今媒體報導中,常常忽略一個關鍵問題,馬雲華直指:「誰在故事裡消失了?」(Who is missing in the story?)。在全球化的媒體環境中,某些語言或群體的故事經常被邊緣化甚至完全缺席,這不僅是文化的損失,也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
賴秀如特別提問「AI會對語言保存與新聞編輯室的處理會影響嗎?」馬雲華強調,「AI是工具」,但任何新聞報導都不可放棄「人工的把關與編輯」,尤其有些東西不能被AI所取代。透過人類做把關編輯,才能夠提供文化與社會背景的細膩分析,從而確保每個故事都能以最具代表性和準確性的方式呈現。
央廣特別邀請多位全球知名專家與媒體工作者參與論壇,包括全球之聲總編輯馬雲華(Filip Noubel)(中)、央廣印尼語節目主持人譚雲福(右二)、原住民族廣播電臺主持人茉莉海・達路斯(左一)、捷克曼德大學(Mendel University)的馬丁博士(右一)。
譚雲福:印尼與臺灣之間的橋樑
來自中央廣播電臺印尼語主持人譚雲福,則分享了其個人在印尼和臺灣之間跨越文化與族群的經歷。譚雲福出生於印尼,但因為外貌像華人,曾在印尼當地遭遇種族歧視。當他來到臺灣求學時,卻又因為印尼身份而被認為「不夠華人」。這樣的雙重身份背景,讓他在跨文化適應上經歷了許多挑戰。
譚雲福在政大攻讀政治學並學習華語,之後進入臺北市政府工作,為在臺印尼移工提供諮詢與服務。他提到,在印尼排華暴動期間,他父親的工廠被焚毀,這讓他深刻感受到族群衝突帶來的傷痛。然而,他並未因此放棄,而是選擇在臺灣成為印尼與臺灣文化交流的橋樑。2006年,譚雲福加入央廣印尼語組,隨著在臺灣的印尼移工、學生和移民逐漸增多,他個人的節目內容與實踐,逐漸成為兩國文化之間的重要聯繫。也根基於他個人的經驗與對兩地社會問題的深刻理解,希冀讓更多印尼移工、移民或學生,在臺灣面臨勞動與生活上的困境,但他們的聲音常常未被充分聽見。
茉莉海・達路斯:撒奇萊雅族的歷史與語言傳承
原住民族廣播電臺主持人茉莉海・達路斯(Mulihay Talus)則身著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傳統服飾,為大家帶來生動的撒奇萊雅族文化與歷史的深刻分享。Mulihay提及撒奇萊雅族是臺灣第13個獲得官方承認的原住民族,然而在清朝時期,撒奇萊雅族曾經歷「達固部灣事件」,導致大量族人傷亡、遷徙,文化與語言也因此隱藏在阿美族底下,超過一世紀之久。
茉莉海指出,撒奇萊雅族的傳統服飾上所展現的顏色,每一種都承載著深刻的歷史意義。例如,紅色代表過去族人先賢所留過乾涸的血,藍色象徵著與阿美族之間的聯繫,也代表不忘本。綠色代表著刺竹,保護部落,白色則象徵著族人在顛沛流離過程中的眼淚。
賴秀如更邀請有著四分之一血統的央廣副總臺長李明俐,分享其尋找原住民魯凱族血統故事。李明俐特別強調,「語言是族群文化的核心」,並分享她母親在過去因「國語政策」禁止使用母語,導致兩代人失去使用母語的能力,更使傳統語言需要復興。
原住民族廣播電臺主持人茉莉海・達路斯身著撒奇萊雅族(Sakizaya)的傳統服飾,為大家帶來生動的撒奇萊雅族文化與歷史的深刻分享。
馬丁博士:「你對政府信任嗎? 」
馬丁博士則聚焦研究東南亞的政治信任和選民投票率,他首先提問「你們對於自己的政府信任嗎?」引起現場參與者興趣,有些人相視而笑,有人則說「都是負面的意見」。賴秀如則補充,「對政府沒有信任,前面所論述關鍵文化等跨越疆界與族群的討論,可能也都是空的。」馬丁的研究則針對東南亞人民,分別對政府、議會、軍隊和媒體等政治機構的信任。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國家之間的信任程度存在顯著差異。例如,越南對政治機構的信任度高達90%以上,而馬來西亞和泰國的信任度較低,僅達到4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