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梵建交存挑戰 我恐需防友邦援助要求

  • 時間:2018-02-06 17:3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黃金鳳
中梵建交存挑戰 我恐需防友邦援助要求
前駐教廷大使杜筑生(左)教宗本篤十六世(圖/杜筑生提供)
近日外電報導中國已和梵蒂岡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協議,中華民國前駐教廷大使杜筑生認為,若主教任免和中國天主教「地上教會」、「地下教會」合一,中國和梵蒂岡關係才可望正常化、進而建交。若中梵建交,台灣恐需因應中南美洲天主教友邦的援助要求。
輔仁大學兼任講座教授杜筑生6日接受中央廣播電臺「兩岸ING」節目專訪指出,若望保祿二世、方濟各等歷任教廷主教基於照顧中國天主教信徒,都盼望和中國關係正常化,而主教任命問題的確是70年來雙方最大障礙。
中國自1958年起,主教的任免成為由國務院宗教局所掌控的「中國天主教愛國會」主導,造成天主教會分為服從愛國會領導的「地上教會」,及服從教宗領導的「地下教會」。
杜筑生說,中國嚴防外國勢力滲入,且中國曾擅自罷免主教,因此,若中國已和教廷就主教任命問題達成協議,能否在主教任免問題獲得共識,應是關係進展重要關鍵。
他也指出,「地上教會」、「地下教會」合一與否,也是觀察指標。但中國剛施行新修訂的「宗教事務條例」,管理更嚴苛,「地下教會」是否願意公開化,或加入愛國會,也有待觀察。
杜筑生認為,中國重視維穏,中梵關係改善是否造成衝擊,也是重要考量。
中華民國於1942年與梵蒂岡建交,杜筑生說,教廷是本於法理上「一個中國」外交政策,肯定我宗教自由,台北是政府代表。一旦中梵建交,應不致於造成我外交骨牌效應,因為教廷不會干涉外交,尊重獨立自主。不過,杜筑生也提醒,屆時台灣在中南美洲的天主教友邦可能因此「拿翹」,提出援助要求。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