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台灣偏遠地區的國中小學,占全體國中小約有3成,其中50人以下的偏遠地區學校,小學就有330多所,國中也有近30所,占全體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也大約3成。
為增進偏鄉地區孩子的學習,民間非政府組織國際扶輪響應教育部的「偏鄉教育創新發展方案」,藉由高中生擔任大學伴,社友企業協助編製適合國小4至6年級的英語線上課程,讓孩子透過網路,能和大哥哥、大姐姐們進一步學習英語。但是近1年來,有關網路傳輸問題,仍無法完全克服解決。國際扶輪3481地區偏鄉英文教育委員會主委張珮琦說:『(原音)我們有時候會碰到網路不是那麼穩定的部分,因為學校走的是校園網,我們從外面的系統,走的是民間的光纖網路,如何搭配,讓每次上課都很順暢,是我們要努力克服的問題。』
教育部次長林騰蛟17日在出席「偏鄉英文教育高峰會」後受訪也表示,教育部將投入新台幣百億的經費,改善學校頻寬的問題,未來在教學以及線路傳輸等問題,就能有效獲得改善。林騰蛟說:『(原音)前瞻基礎建設條例通過後的特別預算,教育部也預定投入將近100億的經費,來改善學校頻寬的問題,也會從現有的頻寬的部分,至少提升到100mega以上的頻寬,可以解決在教學,以及線路傳輸上的不穩定的問題。』
林騰蛟也指出,透過公私部門聯手,讓偏鄉教育的翻轉,能夠進一步落實,且孩子的檢測成績也有明顯進步,未來會更優化各項軟硬體,讓孩子的學習更為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