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灣布袋戲的文化底蘊-訪陳龍廷(下)

  • 播出時間: 2019-10-17
  • 按讚加入寶島大劇場粉絲團
寶島大劇場
台灣布袋戲的文化底蘊-訪陳龍廷(下)

臺灣在清朝統治兩百多年以來,民間社會一直存在漢文的傳統。將布袋戲重新放回臺灣歷史語言的情境來思考,可說是相當值得探討的問題。從歷史觀點來看,臺灣民間社會的漢文傳統營造什麼樣的布袋戲的語言學習環境?「漢學仔先生」在失去晉升階級的政治意義之後,是否對於布袋戲創作產生什麼影響?他們所傳授的課程對布袋戲的創作有什麼影響?是否對於布袋戲表演中文言音與白話音混雜風格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而布袋戲的口頭表演中的文言音,是否對應社會的階層關係?

台師大台文系教授陳龍廷,從小喜歡跟著阿嬤去看布袋戲,又鑑於經常遇到外國人士詢問「台灣文化是什麼」時,竟少有台灣人能清楚詳述,讓他深感悲哀,因此讀碩士班時,他即開始著手研究台灣文化底層的民間戲曲,走入鄉村尋找藝師,從事田野調查,在接觸到戲劇的本質與它所構築的文化生活時,發現蘊藏著一股原始的文學生命力。

陳龍廷從田野調查中瞭解布袋戲師傅,他們除生活中自然習得的白話音之外,還有從私塾「漢學仔先生」學到的文言音,及向北管亂彈戲學來的清代官話的念白。這些來自北管的套語與音樂的運用,都增加布袋戲表演言語的複雜化。以下我們就從布袋戲主演的學習課程、參與民間文學創作的漢文教育者、漢文教育傳統對文學創作的影響,及做為風格轉換的文言音表演等四層面探討....。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