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博館教育推廣組研究助理李金賢 分享---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藝術和自然力解讀臺灣島嶼的身世
今年適逢臺灣前輩畫家陳澄波誕辰130週年紀念,國立臺灣博物館即日起至2025年5月11日止,於鐵道部園區推出「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以陳澄波8件原件畫作與臺博館的自然史典藏進行對話,從早期知識份子視野與臺博館作為博物學關懷的對話下,呈現臺灣差異、多樣性的人文與自然發展,帶大眾一起重新發現臺灣的獨特之處。
「走揣・咱的所在:陳澄波百三特展」從陳澄波的作品如〈北回歸線地標〉、〈農家〉、〈東台灣臨海道路〉、〈濤聲〉、〈玉山積雪〉等油畫畫作破題,結合臺博館館藏及新採集的魚類、植物等標本,討論與臺灣相遇而影響臺灣的自然現象,如洋流(黑潮)、季風(西南氣流、霧林帶)、氣候區(北回歸線、亞熱帶)等的獨特性,以及這些自然現象和所造成的物種高歧異性,交織成北半球生態系的縮影,進而孕育出豐富的文化多樣性,包含漁業發展及經濟交換等,闡述這塊土地上因這些現象匯集而擁有的一切。
臺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透過畫筆記錄臺灣,為這塊土地留下了一幅幅動人的風景,他的畫作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一種對自然的讚美與思索,透過陳澄波作品,彷彿搭上時光機,可以更加貼近這片土地,感受其中蘊含生生不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