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談雞蛋糕的現在與過去,滿載著夢想與歡樂的雞蛋糕,是每個台灣人兒時不可缺少的記憶,這次參加大阪旅展的台灣隊,還把香噴噴的雞蛋糕攤帶去大阪,現場排滿隊伍。市面上的雞蛋糕名店很多,香香軟軟、充滿蛋香奶香的雞蛋糕,總讓人捨不得一口咬下。其實自清朝以來臺灣已有漢餅舖,日治時期的臺灣料理宴席上有「雞蛋糕」做為點心,也能在車站、喫茶店、珈琲店等地品嚐到麵包、三明治等。換言之,漢餅、麵包甚至雞蛋糕等麵粉類製品,在美援之前即已出現在臺灣人的生活中,在荷蘭人統治的熱蘭遮城日記記載了,1631年要在大員收購1200袋小麥。1654年為預防台灣蝗害造成饑荒,因此保存一批小麥在台灣烤成硬麵包以代替米。1907年在《台關》一文中也提到了雞卵餅、或雞卵膏(雞蛋糕),後者一個一錢,成份是玉子、砂糖、麥粉跟水。雞蛋糕在日治初期,已經是台灣料理宴席上的甜點了。今天就來聽余晏講故事喔。
現烤噴香的雞蛋糕你愛吃嗎? 它竟然是荷蘭治台時期就存在的古董小甜點
- 播出時間: 2023-11-04
-
按讚加入臺灣好滋味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