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解開量子臨界相對論電漿現象之謎 台師大跨國研究登Science

2019-03-19 11:40(12-14 07:50更新)
撰稿編輯:江昭倫
台師大光電所助理教授楊承山(右)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合作,解開相對論量子電漿現象之謎,相關研究成果更登上最新一期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江昭倫攝)
圖片來源:央廣RTI
台師大光電所助理教授楊承山(右)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合作,解開相對論量子電漿現象之謎,相關研究成果更登上最新一期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江昭倫攝)

石墨烯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奈米材料,台師大光電所助理教授楊承山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合作,研發出微小化兆赫波系統設計,藉此觀測發現,並成功解釋超潔淨石墨烯中的量子臨界相對論電漿現象,對於未來超快量子元件發展,扮演舉足輕重角色。該項研究成果也登上最新一期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

近年來石墨烯的出現在科學界激起巨大的波瀾,引發研究熱潮,但過去科學界雖然猜測石墨烯中存在量子臨界相對論電漿現象,卻始終未能證實。

台師大光電所助理教授楊承山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物理系合作,成功設計出兆赫波微小晶片(On-chip)波導光譜系統,並利用該系統從超潔淨石墨烯中成功測量出量子臨界相對論電漿現象,對於未來半導體元件製程優化將有極大的幫助。楊承山:『(原音)如果你半導體廠如果在做一些製程的時候,你慢慢做到原子等級製程的時候,基本上你會遇到一個問題就是,你電子在裡面怎麼跑,怎麼運動這件事情,這沒有人知道,基本上我們透過這個方法,可以看到電子在裡面怎麼跑,甚至它跟旁邊東西的交互作用,這我們都可以知道,所以等於說他們在做製程的時候可以去優化這整個系統。』

除了解開十幾年來科學界對於二維材料科學中無法解釋的謎題,揭示石墨烯存在於典型電子系統中觀察不到的相對論現象,楊承山與團隊所開發出的微小化兆赫波系統設計,由於體積僅約3平方公分,遠比現有體積大幅縮小,穿透力比X光更強,輻射率也比遠低於X光,未來可望取代X光,廣泛應用在海關、警局、醫院等各式安檢設備上;另外,在通訊方面,兆赫波也比目前使用的微波傳輸頻寬更廣,與光纖通訊網路結合,將能突破傳遞的距離限制,提供更快網路服務,甚至比Wifi標準快數百倍的速度,大大改變人類的生活。

年僅32歲的楊承山大學時期就開始接觸超快與兆赫光電子學領域,過程中潘犀靈老師對他的啟發最大,他也希望能學習過去指導過他的老師們,作育英才,同時也期待研究成果能對我國產業界與社會大眾有所貢獻。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