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超音波加針灸電療 中西融合治療周邊神經病變

2019-03-26 11:54(12-21 12:30更新)
撰稿編輯:陳國維
透過超音波定位加上針灸電療,中西融合治療患者周邊神經病變。(陳國維 攝)
圖片來源:央廣RTI
透過超音波定位加上針灸電療,中西融合治療患者周邊神經病變。(陳國維 攝)

中西醫術融合再創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26日)發表一項治療周邊神經病變的方式,先透過超音波定位系統,找出病人受損神經,再使用針灸電療,可有效改善因車禍或長期姿勢不良,導致神經受壓迫疼痛的患者。

41歲的邱小姐在車禍後,造成頸部挫傷,雖然沒有骨折、移位或椎間盤突出,但出現肩頸疼痛、肌肉無力和指尖麻木等症狀,有時還會出現莫名的歪頭發呆情況,後來確診為周邊神經病變。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唐佑任指出,臨床上會看到有些患者因車禍衝擊、長期姿勢不良,導致神經受到壓迫而疼痛,但因肌肉組織沒有受到傷害,即使透過核磁共振檢查,也不容易找到痛因。

唐佑任表示,北醫附醫這次透過傳統醫學科與骨科的合作,先確定病人疼痛點,再由骨科醫師以超音波儀器,精準定位受損的神經通行路徑,接著由傳統醫學科醫師施針,加上直流電電療,可集中刺激受損神經,減少受損組織沾黏,並恢復痛溫觸覺,加速周邊神經的修復。

唐佑任:『(原音)如果當你在車禍完畢,或是在重複勞損之後發現奇怪,怎麼開始有麻,特別是末梢麻,或是某一個地方的局部麻的時候,就跟周邊神經可能有一些關係,這時候你就可以來掛不管是神經內科、骨科、復健科或中醫科,都會幫你判斷說,到底是哪一個部位出了問題。』

邱小姐在經過6到8個月的治療後,逐漸脫離疼痛及指尖麻木的困擾,並重回職場。唐佑任說,目前臨床統計,患有周邊神經病患例如腕隧道症候群的病人,經過每週1次、健保給付加自費新台幣400多元,共4到6次的療程後,大多可緩解患者80%的麻痺感和疼痛感。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