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擁有「蘭花王國」的盛名,其中蝴蝶蘭的育種和栽培技術更是首屈一指。農委會種苗改良繁殖場仿效蝴蝶蘭整年生產的成功經驗,歷時近5年的時間,透過藥劑將催花技術再升級,讓春石斛蘭也能在市場需求量大的時期,以較低成本的方式開花,讓外銷再添生力軍。
台灣裁培石斛蘭已經有數十年的時間,以出口至越南、新加坡和中國大陸為大宗,近3年來出口產值年平均約1,300多萬元。
石斛蘭主要在秋冬較冷涼的季節開花,「秋石斛」開花期在9月至11月,「春石斛」則落在3至5月。但由於市場需求多集中在12月至2月,也就是在農曆春節前,因此農民多以低溫催花,但現行的催花技術仍得在低溫約10至15度左右進行,受氣候逐漸暖化,秋冬季在10至15度低溫已不常有,農民只好在低溫的溫室中誘導開花,卻也消耗大量能源,且增加成本。
農委會種苗場經過近5年的時間,成功利用藥劑的方式,讓溫度可以調控在攝氏20度就可以成功催花,且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種苗場場長張定霖說:『(原音)我們從經濟上來看,如果市場有這個需求,配合適當的處理作為,成本可以調控,如果你一定要用冷凍劑讓它開花的話,你耗費的電費一定會非常高。如果在秋季以後才來做這個事情,單株的成本大概只要10幾元,用冷凍劑的話,每個單株成本要超過30元,秋冬季不管在南半球或是北半球,在冷涼的環境,相對比較有利,且投入市場剛好有年節的需求,在這段時間價格也比較高。』
透過催花技術進一步升級,春石斛蘭將可以調節成終年開花。種苗場也認為,此舉也讓春石斛蘭外銷更具潛力,畢竟以目前蝴蝶蘭和文心蘭在國際市場「殺到見骨」的競爭程度,如果未來春石斛蘭也能加入戰局,代表台灣蘭花的育種和栽培技術更加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