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金門、馬祖海廢 海委會:來源是中國

2019-05-22 11:37(12-05 05:15更新)
撰稿編輯:王韋婷
海委會主委李仲威(左)22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表示,金門和馬祖的海廢主要來源是中國。(擷取自立院視訊系統)
圖片來源:其他
海委會主委李仲威(左)22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表示,金門和馬祖的海廢主要來源是中國。(擷取自立院視訊系統)

海洋委員會日前公布台灣海廢地圖,2018年上半年統計指出,新竹縣的海洋廢棄物100%是岸際垃圾;金門、澎湖和雲林的海洋廢棄物都是海漂垃圾。海委會主委李仲威今天(22日)表示,金門、馬祖的海廢來源主要是中國,海委會海保署除了檢測水質,也運用衛星、無人機空拍監控。

海洋委員會日前公布2018年上半年的台灣海廢地圖。根據海廢地圖,2018年上半年全國淨海成果為55,567.2公斤,分析各縣市海洋廢棄物比例,新竹縣100%是岸際垃圾、連江縣99%是岸際垃圾;雲林縣、金門縣和澎湖縣100%是海漂垃圾。其中金門縣海漂垃圾達11,275公斤、新竹縣岸際垃圾有12,360.7公斤。

海委會主委李仲威22日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答詢時表示,金門與馬祖的海廢來源主要是中國。他說:『(原音)(立委劉世芳:哪幾個縣市是最多的?海域?)這個其實在北邊是新北市,在南邊是嘉義跟台南。(劉世芳:是嗎,你有沒有發現新竹縣也很多,然後偏遠的離島金門非常多,11,200多公斤,金門人那麼會製造垃圾?)金門跟馬祖都是對岸漂過來。』

民進黨立委劉世芳接著關切海廢監測問題。她表示,海廢主要是固體廢棄物,但海委會海保署不能只監測水質,也必須將固體廢棄物列入監測。李仲威表示,除了派員檢測水質之外,也運用衛星和無人機空拍,監測海廢情況;他承諾未來會將固體廢棄物也納入監測範圍。

無黨籍立委趙正宇質詢時拿出一張有3艘賞鯨船圍著一隻鯨豚的照片,詢問海委會應如何管理這樣的情形。李仲威表示,這是不好的行為,海委會海洋保育署制定賞鯨規範,規定船隻要與鯨豚保持在100公尺之外的距離,海委會將加強向業界宣導、教育。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