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革熱疫情增溫,中央地方全面備戰,全力遏制疫情擴大。連帶著也令人好奇:到底,台灣史上最嚴重的登革熱疫情發生在何時?規模有多大?
2015年,當時行政院「登革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全台登革熱的病例,「累計達1萬6,074例,突破2014年的1萬5,492例」。不知何故,當年媒體在這段文字之後,又補上一句「創歷史新高」,這就不對了,顯示對台灣歷史的認識不足。
全台六百萬人口中 五百萬人被感染
事實上,台灣登革熱疫情的最高點,完全超乎現代人的想像。病例人數不是幾萬人、幾十萬人,而是幾百萬人。根據台灣的「蚊子學」權威連日清博士的研究,1943年登革熱在台灣大流行,全台六百萬人口中,有五百萬人被感染,感染率超過八成。當時他奉一位日本教授之命,捕捉病媒蚊回去研究,也不幸被叮咬而感染。
在免疫學上,大致來說,如果患者感染到某一型登革熱病毒,就會對那一型病毒終身免疫,但對其他型的病毒只能短暫免疫。因此1943年這場幾乎「全民皆中」的大流行,帶來的意外效果是幾乎「全民免疫」,疫情偃兵息鼓四十多年,直到1987年才因為境外移入新型病毒,又開始在中南部流行開來。這次流行雖然規模大減,但隔年(1988)病例仍破一萬。1991年,登革熱更被列為法定傳染病。
地方政府在登革熱病患居住地周圍環境化學防治及孳生源清除工作。(台南市衛生局提供)
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什麼1943年登革熱會在台灣大流行?
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參考日本1942〜1944年登革熱大流行的歷史經驗。這三年間,日本內地共有廿萬個登革熱病例,是世界登革熱病史上,溫帶國家最大的一次流行。
病媒蚊坐船到長崎 引爆溫帶日本大流行
但這種現象是不可思議的。因為登革熱是熱帶疾病,溫帶國家如日本,照理應該不流行或小流行,大流行完全違背常理。然而,戰爭讓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次流行之始,就是一艘來自馬來半島的日本軍用船,將病媒蚊帶進長崎而引發的,隨後還有其他船隻陸續引入,終於在西日本爆發開來。
長崎港的大型帆船。圖:pixabay
根據日本登革熱病學權威堀田進的研究,這次史上僅見的大流行有兩個時代因素:第一,徵兵召集、「勤勞動員」,帶來激烈的人口移動(出境和入境);第二,主要疫區如長崎、神戶、大阪、吳港、佐世保等,都是日本「南進」軍艦的出入港。這兩個原因都跟戰爭有關;換言之,這場登革熱大流行是戰爭的產物。
巧合的是,台灣登革熱大流行(1943),也跟日本登革熱大流行(1942-1944)同時進行,都是太平洋戰爭正酣之時。由於本土型登革熱和本土磨合久了,有它發展的節奏和限制,像這種一口氣狂掃五百萬台灣人的登革熱,鐵定是外來型的。而最可能的來源,則非亞洲登革熱的大本營――南洋(東南亞)莫屬,因為台灣是日本南進的跳板,距離南洋最近。換言之,台灣這場登革熱大流行也是戰爭的產物。
戰爭對於人類的影響,有時完全超乎人類的想像。
2006年世界登革熱疫區(紅色部分)。紅、藍都是埃及斑蚊的分布區,但紅色是流行區,藍色不是。(Public Domain, Wiki, 2015.09.27)
20世紀前葉,人類就知道透過分流的方式減少積水防治病媒蚊孳生。圖:wiki,公共領域
古巴一個月27萬人感染 引爆美巴生物戰陰謀論
登革熱不僅跟「熱戰」有關,也跟「冷戰」有關。4年前(2015年)7月20日,美國和古巴才結束長達54年的敵對關係,恢復邦交。但在1981年,同樣是7月,兩國卻為了登革熱而進行一場政治攻防。當時古巴在短短四週內,有二十七萬人感染登革熱,一百多人喪生。古巴總統卡斯楚懷疑這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生物戰,公開向雷根總統叫陣。
美國也不甘示弱,由雷根的國家安全顧問艾倫出面回應。他說,古巴新聞媒體二十年來一直說謊,「他們今天說謊,今後也將繼續欺騙古巴人民」。因此美國將設立一個仿效自由歐洲電台(RFE/RL)的新廣播電台向古巴播音,揭發哈瓦那當局對人民的謊言,包括美國在古巴散佈登革熱、美國破壞古巴經濟等等。
無論是古巴一個月二十七萬人感染、日本高緯度二十萬人感染,或台灣的五百萬人感染,都是登革熱病史上宛如天方夜譚般的流行現象。如今登革熱似乎威脅性降低,但若以全球每年仍約有三、四億病例的驚人數據來看,新型登革熱遲早會出現(1980年代只有四型,現已增為五型)。國人對這種「大眾化」的流行病,永遠都要提高警覺――除非萬眾期待的登革熱疫苗已經研發出來。
(本文作者/李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