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財務入不敷出,帳面連續3年出現赤字,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更評估,如果照目前的收支結構發展下去,健保安全準備金恐怕在2021年就不夠補貼,屆時就會有調整健保費率的壓力。
2017年全民健保首度出現入不敷出的情況,保險收支短絀新台幣98億,2018年則是擴大到新台幣250億,一旦健保安全準備基金用罄,而收入又沒有增加,恐怕就有破產危機。
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8月12日接受廣播專訪時提到,他認為適度調漲健保費是終究要討論的議題,不過,前提是要先做好減少重複用藥、提升效率等工作才能討論保費的合理性。
而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表示,健保財務連續3年帳面呈現赤字,健保支出不減反增,最晚2021年會有費率調整壓力。健保署署長李伯璋23日受訪表示,健保的本質就是收支連動,支出愈多就需要有更多保費收入,但在目前結構下,每年支出平均還比收入多了8%。他說:『(原音)好幾年我們沒有調保費,可是我們支出面是隨成長率,因為現在有很多治療慢性病的新醫療科技就會有更多支出,可是支出通常就會有盲點,會希望有更多錢去照顧,可是我們收入跟支出是差8%。』
李伯璋進一步表示,雖然健保安全準備金每個月都會補貼,但如果按照目前的支出方式,2021年就會不夠補貼。他說:『(原音)可是我們這樣一直一直補貼,到最後到民國110年,安全準備金就會不夠,為了維持健保的穩定,你就要往調整保費的方向去走。』
李伯璋表示,健保署現在運用大數據、雲端藥歷等作法就是希望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支出,現在是整個制度的轉型期,還需要各界共同努力節省開支。
健保署表示,到明年底為止健保財務都還在安全範圍內,在收支結構不變下,雖然最晚在2021年達到調漲標準,但實際調整時程還須看財務狀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