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困難梭狀桿菌難治癒 糞菌移植療法可救命

2019-09-04 15:50(12-22 11:55更新)
撰稿編輯:蕭照平
台北榮民總醫院表示,治療原理就是從健康人體的糞便中,篩出微菌叢並植入患者腸道,進一步平衡腸道細菌生態以維持健康。(蕭照平 攝)
圖片來源:央廣RTI
台北榮民總醫院表示,治療原理就是從健康人體的糞便中,篩出微菌叢並植入患者腸道,進一步平衡腸道細菌生態以維持健康。(蕭照平 攝)

糞便中的細菌經過培養也能治療疾病。有民眾就接受了微菌叢植入治療,治癒了會嚴重腹瀉的「困難梭狀桿菌」。台北榮民總醫院表示,治療原理就是從健康人體的糞便中,篩出微菌叢並植入患者腸道,進一步平衡腸道細菌生態以維持健康。

33歲的曹先生因為感染了「困難梭狀桿菌」,一天腹瀉7、8次,經過多次的抗生素治療還是沒有改善,這讓他相當灰心。他說:『(原音)蠻蠻蠻挫折的,因為我小孩剛出生,我覺得我的人生怎麼會這樣。』

「困難梭狀桿菌」不光是腹瀉,嚴重還會有敗血症等併發症,不僅有高復發率也有高死亡率。而治療好曹先生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則是採用國內特管辦法許可的微菌叢治療,北榮內科部主任侯明志進一步解釋,其治療原理就是從健康人體的糞便中找出好的細菌,並透過大腸鏡、膠囊、腸胃管、灌腸等方式進入患者體內,藉此平衡腸道細菌生態。

為了培養糞便中的微菌叢,北榮更首創國內「微菌叢植入前置作業中心」,從收集評估、過濾篩檢、培養植入都採嚴格標準。腸胃肝膽科主任黃怡翔說:『(原音)如果糞便進來會先進入均質機,之後會有過濾,這邊有大孔到小孔的篩檢,這樣纖維跟雜質就會留在上面,這時候我們再做基本處置,這檢體前面會有檢驗,最後有病人有需要的話,我們再出庫。』

北榮內科部主任侯明志表示,微菌對身體健康扮演了重要角色,包含自閉症、帕金森症、老人癡呆、減重、免疫、肝硬化併發症等,已經有醫學研究認為跟微菌叢有正面相關,因此,前置作業中心除了提供治療服務也嘗試深化醫學研究。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