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燭龍」在天全球首例 台灣高中生發現海王星外太陽系天體

2019-11-05 16:54(12-19 21:20更新)
撰稿編輯:陳國維
當年發現「燭龍」的興大附中團隊。(興大附中提供)
圖片來源:其他
當年發現「燭龍」的興大附中團隊。(興大附中提供)

由中央大學主導參加的國際「泛星計畫」,利用泛星望遠鏡取得的第一手影像,尋找未知天體,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一群中興大學附屬高中學生在2014年分析泛星計畫的影像,發現一顆比海王星還遙遠的小行星,創下全球首次由高中生發現海王星之外的太陽系天體;這顆小行星寬度約200公里,距離太陽平均是地球與太陽距離的56倍,甚至比冥王星還要遠。

中央大學5日表示,這種新型態的小行星不同於一般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討論,才決定命名規則,讓當年參與的這群高中生,現在都已快要大學畢業。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去年給予永久編號,並在近日正式接受興大附中學生投票命名該天體為「燭龍」(2014 GE45 = 472235 Zhulong “Torch Dragon”)。中央大學指出,「燭龍」是山海經當中的紅色妖神,人面蛇身,張、閉眼控制了日夜,吸、吐氣控制了冬夏。

當年參與的學生何艾玲,現在就讀台灣大學地質學系四年級,她表示,忘不了當年在螢幕上尋找移動星點的辛苦,及與同學討論的樂趣,很高興貢獻了這個世界第一的發現,也希望之後能夠繼續類似的學術研究。

指導老師林士超指出,研究位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這些小天體,也稱為「古柏帶天體」,有助於研究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他清楚記得,這顆小行星剛被發現時,位置變化很慢,有可能是因為往地球直線而來,而被誤認是近地小行星,但經過後續觀測,才證實是位在海王星軌道之外的遙遠太陽天體。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