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比萬古黴素有效 糞便移植可對抗困難梭腸菌

2019-12-04 15:16(12-22 15:55更新)
撰稿編輯:蕭照平
台灣醫療科技展將在5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將展場布置成腸道環境,讓民眾了解台灣正投入研究的「糞便移植」療法。
圖片來源:央廣RTI
台灣醫療科技展將在5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將展場布置成腸道環境,讓民眾了解台灣正投入研究的「糞便移植」療法。

台灣醫療科技展將在5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登場,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今天(4日)率先分享展場亮點,也就是將展場會布置成腸道環境,進一步讓民眾了解台灣正投入研究的「糞便移植」療法。高醫解釋,糞便經過篩選後並把健康的菌種植入人體,就能對抗連萬古黴素都不容易治癒的困難梭腸菌。

一名90歲的老奶奶,因為肺炎住院卻反覆出現感染,甚至得到最後一線抗感染藥物「萬古黴素」也難以治療的困難梭腸菌,收治這名患者的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便採用近期在台灣發展的「糞便移植」療法,經2次植入後,患者的腸道菌叢跟大腸黏膜都恢復正常功能。

吳登強解釋,其實「糞便移植」療法的概念就是平衡腸道內的細菌生態,由於糞便上的細菌數量相當龐大,只要選出好的細菌並植入腸道,就能改變腸道環境、排除困難梭腸菌。他說:『(原音)大量的菌進去後,會把整個生態改變,才有機會把它換回來。不然,你說吃(1隻)益生菌,那要吃多久,目前最好、最快被證明的就是糞菌療法,直接灌回去,取代掉(壞的菌)回到正常菌叢,這樣就好了。』


(左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副院長吳登強 (高醫提供)

不過,也不是人人都可以捐糞便,事前必須通過B肝、C肝、性病、HIV等篩檢才可以,雖然術前會經過生理食鹽水稀釋、過濾雜質,但考量還殘留部分異味,所以醫師多採取大腸鏡、鼻胃管、胃鏡等方式進入腸道,盡量不要靠進胃部區段。吳登強說:『(原音)從上面走會有個很大問題,即使我放得很深,但還是有部分會跑到胃來,旁邊人就會很不舒服都會有大便味道,所以我們覺得還是從下面灌,因為上面灌,太多會嗆到,從下面不會嗆掉,所以可以打比較多。』

吳登強表示,「糞便移植」對於反覆性困難梭腸菌炎有高於傳統藥物的治療效果,而這項技術,國內許多醫學中心也開始陸續採用。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