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加強嚴格控制思想,繼去年清查中小學圖書館後,昨(7)日又公告新規定,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學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普通大學、技職院校等若要選用境外教材,則要依照規章所規範的意識形態執行,也就是要體現黨國意志、堅持馬克思中國化等要求。但此舉遭到學界質疑並譴責政府漠視教育本質。
中國教育部在官網公布「關於印發《中小學教材管理辦法》、《職業院校教材管理辦法》和《普通高等學校教材管理辦法》的通知」,內容明確要求義務教育學校選用教材應該「嚴格遵守選用結果」,且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以及職業院校、普通大專院校選用境外教材,須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執行。
《自由亞洲電台》報導指出,這三套管理準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各級學校選用的教材,「必須體現黨和國家意志」,「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等。
事實上,中國政府排除境外教材早有跡象,2015年時任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曾經表明「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課堂;決不允許各種攻擊誹謗黨的領導、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在大學課堂出現;決不允許各種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言論在大學課堂蔓延」,因此各界對於這份辦法並不意外。
在選書標準上除了必須遵照指示外,也採取由上而下嚴格審查與管控,若有違規事項,可由上級或同級教育行政部門給予通報批評、責令,並由主管部門等按規定對相關負責人給予處分。情節嚴重的單位或個人則列入「負面清單」,最重還可能涉及刑事責任。
對此,報導引述北京清華大學莊姓學者看法表示,政府管制境外教材目的只有一個,這就是它們意識形態控制的一種方式。莊姓學者表示,中國政府其實在義務教育階段已經全部控制了,早就沒有什麼空隙,現在還發布這種東西。莊姓學者認為教育部根本沒分清楚教育和宣傳的分別,教育應該是,為一個國家,為一個民族培育公民的一個過程,成為有知識,有是非判斷能力這樣的一個公民,不是給培養接班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