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國際油價及美國股市相繼暴跌,是否重演經濟大蕭條?學者專家認為,油價若持續下跌,將使經濟活動遞延,恐出現通貨緊縮;但若疫情控制得宜,也可能V型反彈,目前看來應不致於重演經濟大蕭條。
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國際油價因產油國談不攏狂瀉24%,創1991年波灣戰爭爆發以來最慘跌勢,美股接著大跌兩千點,觸發熔斷機制。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專門委員邱淑純分析,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到3月6日的OPEC原油價格,每桶已跌破50美元,現在看來恐怕還會再跌;若原油價格跌10%,約影響躉售物價指數(WPI)0.19個百分點,進而影響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後續要觀察油價下跌持續的時間,若時間拉長,就會危險一點。
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分析,油價下跌會讓經濟活動遞延,甚至出現通貨緊縮,對經濟發展不利;不過,這次主要是因為OPEC產油國沒有共識,以及最大進口國中國大陸因疫情開工率不佳導致,若後續都能緩解,經濟就可能「V型反彈」。他說:『(原音)油價持續崩盤第一個對OPEC這些國家是不利的,所以最終會有共識出現,第二中國會逐步復工,為什麼?因為參照2003年冠狀病毒衝擊,應不致於說是持續性影響。』
至於國際油價及美國股市相繼暴跌,是否重演經濟大蕭條?邱淑純及邱達生皆認為,目前全球經濟環境和過去2000年、2008年、甚至1933年時差異非常大,當時全球各自為政,但現在全球主要央行同步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並推出刺激經濟等財政措施,目前看來應不致於重演經濟大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