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關鍵字「洗手」搜尋愈多 控制疫情成果愈好

2020-04-22 12:50(12-12 23:25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王育偉
關鍵字「洗手」搜尋愈多,控制疫情成果愈好。 (purzlbaum/Unsplash)
圖片來源:其他
關鍵字「洗手」搜尋愈多,控制疫情成果愈好。 (purzlbaum/Unsplash)

洗手搜尋量成防疫指標,國衛院團隊分析21國網友的「洗手」搜尋量,發現搜尋天數增加愈多的國家、後續3週疫情爆發速度愈慢,台灣的搜尋量增加天數更高居全球前3,研究成果登國際期刊。

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天(22日)公布這項研究成果,參與研究的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醫師林煜軒表示,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全球大流行,防疫成果除了仰賴政府作為,民眾在網路上搜尋「洗手」增加天數的多寡,和疫情爆發速度息息相關。

林煜軒說,研究團隊利用Google搜尋趨勢數據,分析21國網友在1月29日至2月19日期間的「洗手」、「口罩」搜尋量,發現民眾「洗手」搜尋量增加的天數愈多,後續3週確診病例數增加愈少。

根據分析,「洗手」搜尋量增加天數最多的前3名分別為台灣、香港、泰國,後續確診病例數確實較少;反之,「洗手」搜尋量增加天數最少的伊朗、義大利、南韓,後續確診病例數明顯較多,顯示「洗手」搜尋量與確診病例數呈現明顯的負相關(相關係數= -0.46~ -0.70)。

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口罩」與疫情爆發的速度關聯,發現並沒有顯著相關性,林煜軒研判,搜尋口罩可能代表民眾想了解正確戴口罩方法,也可能是想戴卻沒有口罩可戴。這份研究成果已發表於國際期刊「大腦,行為和免疫」(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IF=6.170)。

林煜軒表示,研究團隊之所以選擇分析1月29日至2月19日這段期間,主要是這時各國確診病例數還不多,洗手搜尋量增加愈多,代表民眾在接受政府「勤洗手」衛教訊息外,也希望主動搜尋更多相關訊息,凸顯對洗手的重視。

林煜軒指出,搜尋洗手的民眾也會同時搜尋洗手液、正確洗手的方法、新型冠狀病毒等相關知識,可能在無形中促使民眾調整自身的觀念與行為。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