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署辛酸升格 立委要求3個月內處理血汗人力問題
台灣在武漢肺炎(COVID-19)疫情中的防疫成效受到許多注意,國際社會對支持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的聲浪也在加大中,不過中國政府在疫情中仍然嚴防外交防線鬆動,堅持台灣參與世衛(WHO)問題必須依據其一中原則來處理,最近對荷蘭將在台機構改名而做出威脅的反應更讓觀察人士認為是極其「荒謬」的表現,反映出北京當局對台灣外交空間「寸步不讓」的立場。
《美國之音》報導,儘管先前包括英國、德國、法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的駐台機構都有類似的英文「在台北」字眼在名稱中,荷蘭在台機構改名為「荷蘭在台辦事處」卻立刻引發北京當局的不滿,不但中國駐荷蘭大使館向荷蘭外交部提出「嚴正交涉」,要求荷方在涉台問題上遵守雙方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基礎,還威脅停止對荷蘭出口醫療器材。
駐台機構加入「在台北」早非首樁
華盛頓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客座研究員馬明漢(Michael Mazza)對中國宣稱將停止提供醫療器材一事表示,荷蘭在台機構改名並非那麼重要,中國大動作阻撓卻正再一次顯示中國外交官有多麼地荒謬。其次,這種把它拿來做文章的決定也呼應先前我的觀點,那就是中國現在已經決定不跟台灣和台灣議題妥協。對於台灣與國際社會接觸的問題它連一寸都不要讓,無論是與國際組織或外交夥伴,正式或非正式。
馬明漢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明白點出它有多麼的荒謬,同時如果中國真得實現威脅不提供醫療物資給荷蘭,美國也可以在此時提供荷蘭道義上的支持,甚至在必要時給它財務上的支持、運送醫療物資到荷蘭。
各國動作頻頻 中國更加跳腳
馬明漢預料,這種對台灣的正面印象在疫情過後還會持續,現在歐洲重新對與台灣增加接觸產生興趣。
此外,報導還引述不具名消息人士說法指出,隨著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的呼聲越來越高,這種把台灣帶到世衛組織會議桌上的舉措,猶如對中國「手指戳眼睛」(finger in the eye),因為中國共產黨不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國家,讓台灣在世衛組織佔有一席之地將給台灣一個極大的鼓勵。
報導也提及美國國務院和駐聯合國代表團過去幾天啟動了一個名為「為台灣發推」的行動,為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公開倡議,這也是過去美國歷屆政府不曾出現的外交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