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香港研究雞尾酒療法治肺炎輕症 指揮中心:副作用大不建議

  • 時間:2020-05-10 15:4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香港研究雞尾酒療法治肺炎輕症 指揮中心:副作用大不建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資料照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所率領的研究發現,俗稱武漢肺炎的COVID-19,輕症患者在症狀出現後不久,如果能接受使用3種抗病毒藥物的雞尾酒療法,康復較快。對此,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10日)在回答媒體詢問時表示,台灣在初期疫情爆發時,曾有考慮對患者以此方式治療,但由於副作用大,因此不建議列入臨床處置指引。

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在2月10日至3月20日之間進行研究,追蹤香港6家醫院127名確診住院成人病患體內的病毒數量,其中86人接受2週的雞尾酒療程,共使用3種藥物,包括用以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干擾素與抗愛滋病毒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以及治療肝炎的「雷巴威林」(Ribavirin)。研究人員發現,接受雞尾酒療法的患者,平均7天內可清除病毒,比只服用抗愛滋病毒藥物「洛匹那韋/利托那韋」平均需要12天明顯短了許多天。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10日在面對媒體詢問時表示,使用干擾素的療法在台灣國內專家小組第一次國內臨床處置指引時就曾討論,但由於副作用大,因此並沒有納入建議治療方式。至於單用抗愛滋藥物,儘管副作用不大,但由於療效不佳,因此也不再建議以這樣的方式治療武漢肺炎。張上淳說:『(原音)干擾素過去在C型肝炎是很常的治療方式,但治療過程當中,副作用滿多的,也有很高的比例,病人會出現副作用,因此當時沒有納入建議的治療方式。當時對於單用抗愛滋藥物,副作用並不太多,在有效的資料下,我們第一版是有建議這樣的治療方式,但後來更多的臨床資料,我們發現單用抗愛滋藥物,確實療效並不佳,因此我們改版之後,已不再建議這樣的治療。』

至於如果把3種藥物合併使用,張上淳也表示,由於擔心副作用太大,因此一開始就沒有做這樣的建議治療方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