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鮭魚被指與北京疫情有關 張上淳:魚不應該會染上肺炎病毒

2020-06-17 17:19(12-17 10:05更新)
撰稿編輯:蕭照平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17日表示,魚沒有肺部組織,不應該會染上病毒,雖然有可能在輸出或包裝過程中遭到汙染,但要因此傳染給人類的機會並不高。(資料照/蕭照平 攝)
圖片來源:央廣RTI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17日表示,魚沒有肺部組織,不應該會染上病毒,雖然有可能在輸出或包裝過程中遭到汙染,但要因此傳染給人類的機會並不高。(資料照/蕭照平 攝)

中國大陸北京近期出現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外傳可能跟國外進口的生鮭魚有關。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天(17日)表示,魚沒有肺部組織,不應該會染上病毒,雖然有可能在輸出或包裝過程中遭到汙染,但要因此傳染給人類的機會並不高。

中國大陸北京近期出現COVID-19武漢肺炎第二波疫情,由於在新發地市場魚販的生鮭魚砧板上發現陽性反應,因此,外傳就認為感染源可能是來自進口的生鮭魚。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17日明白表示,砧板上發現陽性反應可能跟確診個案造成環境汙染有關。他說:『(原音)鮭魚砧板上檢測有陽性結果,大概有2種可能,第一個就是那個環境下,已經有很多人是帶病毒就汙染到環境。』

張上淳也說,魚並沒有肺部組織,不應該會感染肺炎病毒,要說魚體有病毒就可能跟包裝接觸有關,雖然低溫冷凍可以延長病毒存活時間,但進出口又經過解凍等程序,且還要汙染到接觸器皿甚至感染人類,這機會應該是相當低。他說:『(原音)通常是應該要有相當程度的汙染,才會再造成接觸的人感染,所以這接觸的機會是相對比較小的。』

不過,張上淳強調,這些假設還需要更多科學證據才能研判,且各國之間都有可能互相傳播病毒株,實在無法單靠一個例子就能認定。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