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科學家首度在金星找到37個活躍火山結構

2020-07-21 21:51(12-21 05:20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張子清
金星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地質上休眠世界,但科學家已找到金星上有37個最近曾活躍,並且可能迄今仍活躍的火山結構,打破了以往的認知。(圖:Nature Geoscience推特)
圖片來源:其他
金星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地質上休眠世界,但科學家已找到金星上有37個最近曾活躍,並且可能迄今仍活躍的火山結構,打破了以往的認知。(圖:Nature Geoscience推特)

金星長久以來被認為是地質上休眠世界,但科學家已找到金星上有37個最近曾活躍,並且可能迄今仍活躍的火山結構,打破了以往的認知。

研究人員20日表示,這項研究聚焦於名為「冕狀物」(corona)的類似皇冠結構進行分析。此冕狀物為金星地表下熱岩石從深處上湧而成。此現象提供了金星表面仍有廣泛近期地殼和岩漿活動的強有力證據。

許多科學家長久以一直認為,金星缺乏逐漸重塑地球表面的板塊構造,它於過去5億年來基本上處於地質上休眠狀態。

研究報告第一作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地球與行星學家古契爾(Anna Gulcher)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金星內部的熱物質至今仍能上湧至地表,金星顯然不是如同以往所認為般的地質上死氣沉沉。」研究報告刊登在英國期刊「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

研究人員找出只有在近期活躍冕狀物才可能存在的地質特徵種類,也就是冕狀物周圍的溝渠。他們接著與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麥哲倫號(Magellan)金星探測器於1990年代拍攝的金星雷達影像仔細比對,尋找相符合的冕狀物。

檢視的133個冕狀物中,有37個似乎在過去200萬年至300萬年間很活躍;以地質時間來說那相當短暫,宛如一瞬間。

研究報告共同作者、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地球物理學家蒙蒂西(Laurent ontesi)表示:「我認為,許多這類結構至今仍在活動中。」

金星的體積僅略小於地球,同時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其周圍佈滿硫酸雲,且金星表面的灼熱高溫甚至可融化鉛。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