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學院抗COVID-19每週例行說明會今天(22日)邀請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王智弘一同參與,雙方並宣布將合作啟動如何縮短台灣入境檢測居家檢疫天數的研究,同時配合台大公衛學院進行中的社區血清學調查,希望繼口罩之後,打造「台灣解封模式」,幫助全世界。
這次COVID-19全球大流行疫情中,美國史丹佛大學教授王智弘率先在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發表一篇述說台灣防疫成功的論文,讓世界各國很快認識「台灣模式」。
22日台大公衛抗COVID-19例行說明會中,特別邀請近日返台的王智弘一起參與。由於王智弘先前就曾倡議,希望透過研究,找出修正目前台灣入境檢測須居家檢疫14天的模式,台大公衛學院也一直有相關研究,雙方一拍即合。王智弘:『(原音)第一要有科學根據,第二就是要以安全最重要考量,然後要符合成本效益,我其實這次來就是尋求合作對象,因為第一步嘛,然後再做政策分析,再做政策討論。』
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補充表示,台大公衛學院仿效「冰島模式」,針對今年二月到五月台灣境外移入個案與入境旅客數,依據入境者與感染之後可能從症狀前的個案和症狀後的個案模式推估,若依不同疫情風險國家分級,搭配敏感度95%的檢測試劑,入境居家檢疫時間可大幅縮減。陳秀熙:『(原音)風險封層解封,配合好的檢測,居家檢疫時間就可以從原來兩週到今天的5天,甚至低風險(國家),可能就不用在做居家檢疫。』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也透露,台大公衛學院正在彰化進行台灣社區血清學調查,預計八月初公布結果,若再搭配台灣邊境檢測的研究,相信就能讓台灣防疫1.0版,升級到2.0版,讓台灣解封模式再次風行世界,對全球疫情解封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