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核融合發電 科學家在法國組裝人造太陽

2020-07-29 21:30(12-05 23:15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黃啟霖
多國參與的突破性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計畫(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來自世界各地的零組件近幾個月運抵法國南部小鎮杜蘭斯河畔聖保羅(Saint-Paul-les-Durance)。(美聯社/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多國參與的突破性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計畫(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來自世界各地的零組件近幾個月運抵法國南部小鎮杜蘭斯河畔聖保羅(Saint-Paul-les-Durance)。(美聯社/達志影像)

獲得官方核准14年後,科學家28日開始在法國南部組裝一部機器,尋求確認核融合是否能成為地球上安全又可靠的能源來源。

多國參與的突破性國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爐計畫(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Experimental Reactor, ITER),來自世界各地的零組件近幾個月運抵法國南部小鎮杜蘭斯河畔聖保羅(Saint-Paul-les-Durance)。

現在必須煞費苦心組裝這些零組件,以完成這項被大肆宣傳為「全球最大拼圖」的ITER。

這座實驗工場的目的是為了證明,核融合能大量、安全且商業化規模發電。

參與ITER的35國共同發表聲明說:「核融合提供清潔、可靠且沒有碳排放的能源。」這些國家包括歐盟27個成員國、英國、瑞士、印度、日本、韓國、俄羅斯、美國與中國。

此外,核融合的燃料可在海水與鋰金屬取得,海水與鋰相當豐富,足以供應人類達數百萬年。

聲明表示,鳳梨般大小的這類燃料,就相當於1萬噸煤。

ITER將由約100萬個零組件建構而成,預定2025年12月展開初步實驗。

這個人造太陽設施目的是要產生約500個百萬瓦熱能,倘若持續運轉,可轉換成約200個百萬瓦電能,足以提供電力給大約20萬戶家庭。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