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研發抗癌藥源珊瑚 海生館團隊獲未來科技獎

2020-09-29 21:22(12-16 02:20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李自立
科技部「2020未來科技獎」日前頒獎,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東華大學團隊跨領域合作研發的「新抗癌靶點藥源珊瑚種原庫及人工繁養殖技術平台」獲肯定。(海生館提供)
圖片來源:中央社
科技部「2020未來科技獎」日前頒獎,由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東華大學團隊跨領域合作研發的「新抗癌靶點藥源珊瑚種原庫及人工繁養殖技術平台」獲肯定。(海生館提供)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研發團隊從珊瑚找到抗癌成分,「新抗癌靶點藥源珊瑚種原庫及人工繁養殖技術平台」榮獲科技部「2020未來科技獎」。

科技部今年首度與經濟部共同舉辦「2020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匯集了10大部會攜手展現台灣科技成果。

海生館團隊這次獲「未來科技獎」的「新抗癌靶點藥源珊瑚種原庫及人工繁養殖技術平台」,從超過600組的參賽技術團隊中脫穎而出,計畫共同主持人是館長陳啟祥、研究員呂美津、國立東華大學校長趙涵捷等。

海生館表示,研發團隊獲獎技術是以墾丁黑潮為採集地,建立台灣南部海域特色性藥源珊瑚種原庫及人工繁養殖技術平台,針對癌症新藥的未被滿足醫療需求,在「新藥開發-新藥發掘與探索期」提供更多樣性的新藥標的種類及先導化合物。

海生館表示,「藥源珊瑚」技術的科學突破性在於平台產出的抗癌新藥標的源自海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陸生植物,標的化學結構也跳脫植物成分及其合成衍生物的框架,在抗癌新藥提供更多樣性的海洋藥物標的種類。

海生館表示,團隊以國際海洋科技發展方針為模板,針對未來10年全球癌症治療發展重點,以台灣南部墾丁黑潮海域藥源珊瑚為主軸進行特色化研究與發展,預計以專利授權、技術移轉的方式與國內外的生技醫藥產業接軌,極具國內外市場發展潛力、成長性。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