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首屆人權藝術生活節11月底登場 彰顯當代人權核心價值

  • 時間:2020-11-04 16:0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首屆人權藝術生活節11月底登場  彰顯當代人權核心價值
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年11月21日至12月6日盛大策劃第一屆人權藝術生活節,期待透過多元藝術形式表現,向民眾呈現當代人權的核心價值。(江昭倫攝)

為呼應「國際兒童人權日」及「世界人權日」的宗旨與理念,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年11月21日至12月6日盛大策劃第一屆人權藝術生活節,期待透過多元藝術形式表現,向民眾呈現當代人權的核心價值,也希望藉此促動更多藝術家者加入人權議題創作,達成跨世代、跨領域的交流與溝通。

在音樂人謝明諺吹奏薩克斯風的旋律中,詩人鴻鴻朗讀著他的新詩「霜降到清明」,詩中提到一個一個的名字,是1950年11月29日霜降時節,第一批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決的台大、師院受難學生。


詩人鴻鴻(右)朗讀新詩「霜降到清明」,內容中是紀念1950年11月29日霜降時節,第一批在白色恐怖時期被槍決的台大、師院受難學生,搭配謝明諺(左)的薩克斯風吹奏,傳達對於人權議題省思。(江昭倫攝)

「霜降到清明」也是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年第一屆人權藝術生活節的策展主題,自然有其特別的含意。人權館館長陳俊宏:『(原音)在七十年前,曾經在很多校園發生很多所謂白色恐怖事件,我們這次透過藝術創作方式來讓同學們認識這個歷史,同時透過認識歷史作過程當中,透過創作作為再現歷史的方式。所謂清明,我們一方面告慰當年受難者的意味,另外一個是我們從過去黑暗走向光明未來的意思。』

人權館表示,人權藝術生活節刻意在11月底至12月初舉行,是希望在11月20日「國際人權日」與12月10日「世界人權日」期間,透過舞蹈、音樂、戲劇、詩歌、講座、親子活動,甚至是兒童主導策展,讓不同年齡層民眾都能對於從過去到當代日常生活中的人權議題有所理解與認識。

策展人鴻鴻:『(原音)很多議題會散佈在社會新聞當中或是政治的一些爭議當中,我覺得有一點就是說人權的這個核心概念常常被混淆或是被掩蓋了,我希望大家如果能透過藝術認識這個概念跟我們置身關係跟我們自己歷史的關係,可能比較不會被外面的政治口水的所淹沒。』

鴻鴻強調,台灣的轉型正義正起步,需要更多社會支援,在這其中,藝術的介入不能缺席,希望人權藝術生活節能作為一個平台,鼓勵更多創作者投入對人權的思考,促使民眾對於當代人權價值有更多對話、溝通與反思。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