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國產新冠疫苗進入二、三期人體試驗 受試者募集平台今上線

2020-11-11 15:45(12-17 21:20更新)
撰稿編輯:劉品希
指揮中心宣布「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今上線。(劉品希 攝)
圖片來源:央廣RTI
指揮中心宣布「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今上線。(劉品希 攝)

為加速國產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11日)宣布建置「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民眾若有意願參與各家疫苗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即起至30日可至平台登錄,食藥署希望在11月底前能募集到2萬人。

台灣共有3家疫苗廠商研發自製COVID-19疫苗,國光的進度居冠,目前已完成第一期人體試驗,尚在追蹤有無不良反應以及適當劑量,還有一家也即將完成第一期試驗,3家廠商的受試者各約40幾位到60幾位。

為了加速COVID-19疫苗研發,疫情指揮中心11日宣布建立受試者登記平台,20歲以上未受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的成年人,以及12歲以上、未滿20歲但取得法定代理人同意的民眾,若有意願參與第二、三期人體試驗,即日起至30日可至平台登錄、填寫資料,但完成登記不等於就成為受試者,業者還會進一步評估,符合資格才能成為受試者。

每一家廠商至少須有3,500名受試者,其中500人為對照組,未來若疫苗研發成功,這500人若有意願,可優先接種疫苗,指揮中心希望能在11月底前募集到2萬人,指揮中心研發組副組長、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國光最快可在今年12月底展開第二階段人體試驗。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除了車馬費與營養費,若試驗過程出現狀況,也會無條件提供醫療照顧及保險理賠。他說:『(原音)受試者會需要來來去去醫院,所以都會有所謂車馬費,也會需要被抽血,所以可能會有營養費的補助等等。因為打疫苗而出現一些狀況的話,試驗機關、就是這些醫院,會無條件幫他們做醫療照護,而且通常臨床試驗都會加以做保險,萬一有任何傷害的話,需要的時候,保險機構負責理賠相關事項。』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這次會由指揮中心建置平台,主要是希望能縮短招募受試者的時間,減緩臨床試驗一、二期之間的空窗期,第二期原本不需要這麼多受試者,這次是結合二、三期一起做,但也不會因為求快就忽略安全,目前各國也都採取這樣的做法。他評估,大約在明年第二季末,國產疫苗就可緊急授權使用,國人就可施打,但屆時仍要綜合考量臨床報告與國內疫情發展。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