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面臨快速暖化的世界 全球小型農場掙扎求生何去何從

  • 時間:2020-11-27 18:07
  • 新聞引據:採訪、路透社
  • 撰稿編輯:海青青
面臨快速暖化的世界 全球小型農場掙扎求生何去何從
氣候變遷讓數以百萬計的小型農場更難以為生,尤其科學家預測未來將有更頻繁的洪水、乾旱和風暴發生。(圖:Pixabay)

來自非洲的青年農民戈法(Mavis Gofa)和古德曼(Andrew Goodman)有著截然不同的成長背景。戈法在只有一公頃(1.5英畝)大的農場長大,無法完成高中學業,而古德曼的家族則擁有275公頃農地,並讓他在英國受教育。

但是,他們兩人有著共同的偉大夢想。

他們都希望這個世界為數5億的小型農場能過上更好的生活。根據聯合國資料,儘管這些農場生產了80%亞洲和非洲南撒哈拉區域所需的糧食,他們許多仍深陷貧窮中。

氣候變遷快速 小型農場難因應

氣候變遷讓數以百萬計的小型農場更難以為生,尤其科學家預測未來將有更頻繁的洪水、乾旱和風暴發生。

現年25歲、住在辛巴威東北偏遠地區穆托庫(Mutoko)的戈法看著她的旱作玉米產量減少,因為種植季開始的時間從10月中旬延到了12月底。

在2016年,她的農地生產了大約700公斤的玉米,但是今年,她告訴湯森路透基金會(Thomson Reuters Foundation),她只能收成500公斤。

現年24歲的古德曼在馬拉威(Malawi)首都里朗威(Lilongwe)外的家族農場,也在掙扎求生中。他的農場種植玉米、大豆和花生等農作種子,並且每季會與大約5,000位小型農場工人一起密切合作。

根據老農民告訴古德曼,雨季開始的時間已經從10月移到了11月中。

當小雨真的出現時,它們常常變成了豪雨,不但摧毀農作物也侵蝕土壤中的沃土層。他補充說,這迫使農民必須購買更多的添加物,例如肥料,來維持作物產量,但增加的成本讓農民回到貧窮。

溫度上升攝氏1度 農作產量開始下滑

根據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最近領導的一項研究顯示,這些現象可能會隨著地球暖化而變得愈來愈普遍,帶來更多的饑荒與不平等。

這項研究鎖定了18種作物,包括主要在開發中國家種植的木薯、花生和芥花籽。它們佔世界農作區域的70%,以及65%的熱量攝取。

研究發現,重要作物的收成量,例如西非的豆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稻米、以及蘇丹的麥子,在溫度高於今天溫度攝氏1度時,就會下滑,即使沒有遇到其他的衝擊,例如洪水。

全球目前的溫度已經比工業時期以前高出逾攝氏1度,雖然在全球不同地區的溫度變化狀況不一。根據暖化程度的預測,在這個世紀,地球溫度將上升攝氏3度。

研究也指出,溫度上升已經衝擊一些國家出現低於平均的農產量,而他們正掙扎於餵飽自己的人民,並失去適應更嚴重暖化的能力。

貧窮國家三大危機 糧食不足為首

這項研究的領導作者、倫敦大學學院副教授艾格諾魯奇(Paolo Agnolucci)警告,貧窮國家正面臨三大危險,包括糧食生產下滑、大氣中的高二氧化碳含量降低作物的營養素、以及饑荒與營養不良大幅增加。

在2019年有大約6.9億人口,或11人中有1人沒有足夠的糧食,而聯合國警告,2019年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可能在2020年,讓這個數字多增加1.32億。

艾格諾魯奇說,即使只是暖化攝氏1度所帶來的社會衝擊都會是「巨大的」。

研究指出,部份享有高作物生產的已開發國家,例如在北歐的馬鈴薯、大豆和玉米生產,可能會因溫度增加攝氏1度而受益。

但是其他科學家強調,氣候衝擊已經讓人更難忽視。

研究氣候變遷對農業歷史衝擊的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副教授奧蒂茲-巴布亞(Ariel Ortiz-Bobea)特別提到,2019年春季發生在美國中西部的不尋常破壞性洪災淹沒了大片的農地。

在橄欖油是國家文化遺產之一的義大利,橄欖田農民,像是布羅耶提(Gianni Proietti)就說,他們遭遇氣候災難的重擊。

布羅耶提位於義大利中部50公頃的農地,在最近幾年遭遇愈來愈頻繁且嚴重的植物病,加上極端天氣例如春天的霜害與冰雹的襲擊。

這位62歲的老農說,季節平均溫度和溼度的上升是可歸咎的主因。他現在種植穀類、葡萄和橄欖樹。

為作物投保氣候險有助減少他的損失,但他說,最有效的支援將是採取措施,停止並翻轉氣候變遷。

多元化種植因應氣候變遷

在全球氣候行動緩慢進行的情況下,許多非洲的小型農場正多元化種植作物,以因應持續惡化中的極端氣候和氣候變遷。

辛巴威的戈法現在開始種植高粱和小米等這些比玉米要抗旱的農作物,同時她也接受國際慈善團體行動援助組織(ActionAid)在環境友善農耕技術上的訓練。

對古德曼來說,在馬拉威遇到的困難包括要取得對土壤友善、可負擔、品質好的種子,例如豆類植物,以及取得有關氣候、較綠化農耕方法、或市場價格的可靠訊息。

他正與援助組織合作解決這些問題,但他說,情況對貧窮農民並「不公平」。

他說,「你要如何告訴這些人去對抗氣候變遷,當他們對氣候變遷的貢獻極度輕微時?」

根據這個月的一項研究,有數以百萬計的小型農場在行動網絡和網際網路的取得上「極度不足」,這讓可對他們提供幫助的數位科技難以介入。

國際熱帶農業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opical Agriculture, CIAT)指出,在土地面積小於1公頃的農場中,只有不到40%有3G或4G服務,而在許多非洲地區,數據成本依然高昂。

倫敦大學學院領導的這項研究指出,擴大灌溉、增加肥料和殺蟲劑的使用,或許可以保護產量,但是也會帶來環境成本,包括愈加嚴重的水源減少,以及肥料排出一氧化二氮氣體等。

小型農場求生存 科技轉移或移民

倫敦大學學院的艾格諾魯奇說,唯一長久的解決方案是協助讓科技從富有國家轉移到貧窮國家。他警告,如果不這麼做,放棄土地的農民以及移往北方的人,會愈來愈多。

不過,康乃爾大學的奧蒂茲-巴布亞說,移民也是適應的策略之一。他指出,從某個點來說,在土壤不佳和水源稀少時,要改善農作產量已經不可能,即使你能擁有最新科技。

他補充,這時或許需要更根本的想法。

他說,「或許確保糧食安全的最好方法不一定是讓小型農民去種植自己的糧食,而是讓他們獲得教育,讓他們在可以購買糧食的地方工作。」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