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民事濫訴要小心 立院三讀:濫訴最高可罰12萬

2020-12-30 17:51(12-22 23:55更新)
撰稿編輯:劉玉秋
立法院會30日三讀通過修正「民事訴訟法」。(圖: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立法院會30日三讀通過修正「民事訴訟法」。(圖:中央社)

為避免有心人濫訴,浪費司法資源,立法院會今天(30日)三讀通過修正「民事訴訟法」,明定法院得對實質上有濫訴行為的原告、法定代理人或訴訟代理人,各處新台幣12萬元以下罰鍰;另外,也修正送達代收人制度、擴大科技設備的使用。

為防杜個案濫訴,立法院會三讀通過修正「民事訴訟法」,明定為起訴基於惡意、不當目的或有重大過失,且事實上或法律上主張欠缺合理依據,或依所述事實在法律上顯無理由者等,法院應以裁定或判決駁回。同時,法院得對實質上有濫訴行為的原告、法定代理人或訴訟代理人,各處12萬元以下罰鍰。

此外,這次修法為有利訴訟程序進行及簡速,以兼顧實體及程序利益,修正送達代收人制度,增訂「原告、聲請人、上訴人或抗告人於中華民國無送達處所者,應指定送達處所在中華民國之送達代收人」的條文;未指定送達代收人者,受訴法院得依職權,命為公示送達,以利程序的進行。

同時,三讀通過的條文也擴大科技設備的使用,明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輔佐人或其他訴訟關係人所在與法院間有聲音及影像相互傳送的科技設備而得直接審理者,法院認為適當時,得依聲請或依職權以該設備審理;有此情形,法院應徵詢當事人意見。

延伸閱讀

立院三讀 滿18歲可當動物飼主、入農會會員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