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出手禁止美企供應列入黑名單中企所需晶片,使得包括華為在內的科技廠去年大舉從各國採購所需晶片,甚至在「全民造芯」下,連生產設備投資也不手軟,《彭博社》報導,2020年中國買進晶片生產設備年增達20%,晶片進口激增14%,而最大受惠者就是台灣。報導引述分析師看法認為,短期內中國仍只能仰賴進口以推進其半導體製造,儘管現在已經努力投資,但可能要十年以上才能成功。
美國限制晶片等涉美技術產品輸中禁令,加上疫情導致遠端工作設備需求激增,引爆半導體產業供需失衡。報導指出,為了降低美方制裁的影響,中國正採取果斷作為來保護自己免受美國進一步擴大科技禁令的影響,這樣的行動顯現在電腦晶片和製造晶片設備進口金額激增上。
中國「造芯計畫」恐得再努力10年
《彭博社》分析官方貿易數據發現,2020年中企自台灣、日本、南韓和其他地區,共買進將近320億美元的晶片生產設備,比2019年增加20%。而華為在內的中企於美國制裁前大量囤貨,去年中國電腦晶片的進口金額攀升到3800億美元,不但較2019年激增14%,進口金額更佔中國去年進口總額的18%。
報導表示,因美國政府不斷限制中企取得美方技術,迫使中國加倍努力發展國內晶片產業,川普政府這個行動也暴露出中國在此一關鍵領域的弱點,而即便現在換了拜登主政,但中國仍在力推全面性新計畫,追求半導體業自給自足。
但報導引述研究機構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駐上海的科技分析師丹.王(Dan Wang)看法認為:「短期內,中國得仰賴進口以推進半導體製造。目前中國還沒有能力生產所需的先進晶片製造設備,儘管大手筆投資,但要努力10年以上才能成功」。
最大贏家是台灣
報導還指出,中芯國際在內的中企已加速採購製作矽晶圓和晶片所需的生產設備。根據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中國2020年已成為此類設備的最大市場。
此外,在中國晶片需求激增下,最大贏家就是台灣,包括台積電和以及其他公司的訂單增加,甚至促使台灣經濟成長率30年來首見超越中國。晶片需求大增也造成全球車用晶片短缺,迫使部分車廠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