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宣布,自今年8月起提高育嬰津貼至新台幣3500元,明年8月進一步調漲至5000元,並且提前在第二胎時就發給加碼補助,希望鼓勵父母生育第二胎。政府再次端出搶救生育率的大紅包,已經有小孩的媽媽們認為,補助固然是美意,但仍是杯水車薪;同時,政府也應完善職場婦女育兒友善機制,才能讓媽媽無後之憂,「放心生」。
育嬰津貼兩階段調漲 政府再發催生紅包
為了兌現蔡英文總統「0到6歲國家養」的競選政見,政府自今年8月起分階段增加托育補助和育兒津貼,0到2歲托育補助由原本的每月新台幣6000元增加為7000元,明年8月增加至8500元;2到5歲育兒津貼由每月2500元增加至3500元,明年8月增加至5000元。
蔡總統上任後,為了刺激生育,催生補助一路加碼,從放寬請領育兒津貼的年齡至5歲、將可請領托育補助的年齡上調至3歲,又為了拉近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的金額差距,政府再祭出分階段提高育兒津貼的政策;希望讓不論是送托,或是自己育兒的家庭都能受到照顧,減輕父母負擔。
育兒支出太嚇人 媽媽不敢說生就生
只是政府的殷殷期盼與呼喚,似乎並沒有反映在生育率上,政策是否還有不足之處。二寶媽楊小姐表示,幼兒園學費減免都是以公幼或是準公共化幼兒園為主,但是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大部分的爸媽只能送私幼,昂貴的學費讓她暗暗叫苦,儘管政府提供定額補助,但還是杯水車薪。
楊小姐認為,政府應加大力道照顧家中有唸一般私幼兒童的父母。她說:『(原音)私幼是大部分問題,因為公托名額太少,私幼大部分人都不得已要唸私幼,如果讀公托就很早接,私幼還是大部份都要唸私幼,這方面應該要給私幼一些補助,家長。』
為了讓人口V型反轉,政府也改變補助策略,把過去到第三胎才有的加碼補助,提前到第二胎實施。今年8月起,育兒津貼第二胎加發500,為每月新台幣4000元、第三胎再加發1000元;托育補助第二胎加發1000元,送公共化托育每月補助5000、送保母每月補助8000元,到明年8月將再增加補助金額。
幼兒園學費減免部分,2至6歲第二胎、第三胎就讀公幼免學費;非營利幼兒園學費第二胎再減1000、每月繳2500元,第三胎免學費;就讀準公共化幼兒園學費減1000、每月繳2500元,第三胎每月繳1500元,至明年8月學費還會再減少。
去年才生第一胎的陳小姐感激政府願意花費預算補助媽媽,但是育嬰津貼雖然加碼,對比每個月如流水的奶粉、尿布錢,還是讓她不敢生第二胎。她說:『(原音)沒有太大誘因,坦白講,生第二胎每個月多補助1000塊或500塊,相較花費比例還是滿低,因為奶粉一罐500塊起跳,兩個禮拜就喝完了,媽媽沒有時間自己做副食品的話,一包60、70塊,喝個8餐500就沒了。不會因為多500、1000塊會讓媽媽想要生第二胎,我覺得純粹是自己的生涯規劃、自己的人生規劃。』
陳小姐也指出,加碼後的托育補助非常有感,如果政府能夠替爸媽負擔將近一半的保母費,她確實感到安心許多;不過,保母品質的把關、托育環境的稽查等又是另一個層次的問題,希望政府重視。
不只育兒補助 更需要友善的環境
為了催生,政府0至6歲的幼托經費,從2016年的154億元到今年的557億元,後年進一步增加至850億元。已婚的張小姐建議,政府可以提高幼兒學費補助的年齡到6歲以上,且要打造整體友善婦女的環境。張小姐說:『(原音)我覺得年齡應該可以再提高,因為6歲之後也是會繼續花錢,教育補助年齡是不是可以再提高。我覺得女性要生小孩、養育小孩,大家都是職業女性,我覺得工作環境職業婦女友善程度,可以做改善,對我來說這也是滿有感的。』
整體而言,生兒育女絕非只靠政府補助單一因素決定,還要綜合考慮人生規劃、經濟負擔、工作狀況,政務委員林萬億評估,政府再次送出催生大紅包,應會產生效果;是否真的能有效刺激民眾「努力做人」,只能等待生育率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