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天外飛來鉅額帳單!長賜輪託運貨主恐得共同「買單」

2021-05-04 15:50(12-22 21:30更新)
新聞引據:DW(德國之聲)
撰稿編輯:陳文蔚
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上的長榮長賜輪即便脫困仍無法駛離,甚至託運貨主也恐收到天價帳單。(圖:Twitter/CaptJoo2023)
圖片來源:其他
擱淺在蘇伊士運河上的長榮長賜輪即便脫困仍無法駛離,甚至託運貨主也恐收到天價帳單。(圖:Twitter/CaptJoo2023)

長榮海運旗下長賜輪(EVER GIVEN)上月擱淺在蘇伊士運河長達一周,不但使全球物流亂了套,即便貨輪得以航行,但至今長賜輪上的貨物仍尚未運抵目的地。根據德國媒體報導,目前因賠償問題仍未達到共識,現在託運貨主也面臨被要求承擔部分費用,甚至已經有德國貨主收到法律文件。

長賜輪在蘇伊士運河擱淺事件效應仍在持續發酵,目前長賜輪船上貨物仍遭埃及政府扣押,整艘船也仍滯留在蘇伊士運河,靜待賠償爭議能夠落幕,才能恢復運行。不過根據《德國之聲》引述德國媒體報導,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正向責任方施加壓力,至今貨輪船主正榮汽船株式會社只願意支付一億美元費用。

德國《明鏡》和《商報》報導則稱,託運貨物的客戶也被要求承擔部分費用。《明鏡》周刊稱,一些德國貨主已經收到了一家倫敦律師行的信件。這是因為貨運公司已經申報了「共同海損(Havarie-grosse)」,因此為採取上述法律步驟奠定了基礎。

所謂「共同海損」是一項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海運傳統,當裝載貨物的船舶為一人或多人所有時,在為了維護全體安危而必須犧牲船貨的情況下,所損失的利益由貨物擁有人共同來分擔,以調整損失程度。德國船運聯合會發言人對《商報》表示:「大型船運公司的客戶應當對這條規定並不陌生。」

《商報》報導稱,租賃運營該貨輪的台灣長榮海運已經通知其客戶,「我們將盡最大努力,盡快將您的貨物送抵目的地。但相關保證金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尚無法將貨物運出。」該報稱,因索賠金額極高,因此如果承運貨主沒有投保「共同海損」險,將難逃破產命運。

受「長賜輪」事件影響,德國連鎖超市Lidl已經出現了斷貨現象。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