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新冠病毒(COVID-19)起源,近期認為不排除是實驗室引發的說法再度引起關注,不但美國下令重新調查,國際間許多科學家也挑戰過去新冠病毒源自自然的說法,並呼籲應該對包括《自然》(Nature)和《刺胳針》(The Lancet)等西方科學和醫學期刊進行調查,質疑這些刊物拒絕刊登不同意見文章的做法以及在疫情期間相關醫學文章所引起的作用。
《美國之音》報導,科學家指稱,這些具有影響力的科學和醫學期刊,在疫情發生之後,拒絕刊登幾十篇提出有關新冠病毒有可能是在實驗室被人工製造出來,並可能是由中國武漢一家實驗室洩漏等相關批評文章。
澳洲弗林德斯大學科學家彼卓夫斯基(Nikolai Petrovsky)指出,許多質疑病毒來源的論文,很快就被《自然》(Nature)和《刺胳針》(The Lancet)等期刊的編輯拒絕,甚至不送去審議,質疑這種未送審就遭拒絕的做法,是因為期刊高層從政治或其他理由來考量,而不是依據科學基礎做決定,他並透露,這些期刊來自中國的經費不斷的增加,中國也明確表示它支持的那些期刊必須遵守它們的政策。
實驗室洩漏說文章直入冷凍庫
美國紐澤西州羅格斯大學的化學生物教授埃布賴特(Richard Ebright)表示,文章應該有個審議日期,他還指證指出,許多未經學術界審議的文章,只要支持流行的論述(指病毒來自大自然),很快就會被刊登,且隨後就會被大眾媒體報導定調。
但《自然》雜誌總編輯瑪格達蓮娜·斯基波(Magdalena Skipper)表示事實並非如此。並強調《自然》從未基於不符合某一特定敘述或一般看法而拒絕一篇論文。我們只基於研究是否達到我們出版的標準,是否有科學價值而做出決定。
一開始就質疑自然傳染理論的科學家包括埃布賴特以及一些來自所稱的「巴黎小組(Paris Group)」的科學家。他們就新冠病毒的起源起草了兩封公開信,認為是時候調查主要科學期刊所起的作用了。主要的焦點是針對《刺胳針》和《自然》,但是其他主要的期刊也受到批評,包括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學術期刊《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