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擺脫「蝨燒」夢魘 芋香味水稻新品種來了

  • 時間:2021-07-12 11:4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擺脫「蝨燒」夢魘 芋香味水稻新品種來了
褐飛蝨對水稻造成的危害,嚴重時可讓農民的辛苦全付一炬。(圖/農試所提供)

水稻是台灣最主要的糧食作物,褐飛蝨為主要害蟲,危害嚴重時,常造成所謂的「蝨燒」,一直是稻農的夢魘。農委會農業試驗所經過20多年的試驗,從印度野生稻種原,發現可以抗多種褐飛蝨族群的抗性基因,研發出水稻新品種「台農85號」,特別適合有機栽培推廣應用,也希望農民的辛勞別再因為褐飛蝨付之一炬。

金黃色的水稻田,就怕褐飛蝨造訪。根據統計,台灣水稻全年栽培面積達26萬公頃,容易隨著氣流由境外遷入的褐飛蝨,卻是水稻殺手。這些外來的褐飛蝨族群多樣化且不容易預測,也不容易發現與防治,危害嚴重時,常造成所謂的「蝨燒」,一直是稻農的夢魘。

如何讓稻農可以擺脫褐飛蝨這惱人的蟲害,一直是農業單位努力的目標。農試所經過20多年的試驗,從印度野生稻種原,發現可以抗多種褐飛蝨族群的抗性基因,透過雜交方式並運用分子標誌精準選拔,將抗性基因導入到親本「台農71號」一樣具有芋頭香味的品種,成功育成水稻新品系「台農85號」。

農試所表示,經過試驗證實,新品系對台灣不同地區的褐飛蝨族群具有穩定抗性,是水稻克服褐飛蝨育種的重要里程碑。品種在6月22日正式獲得命名,已啟動大規模的試種計畫。農業試驗所主秘方怡丹說:『(原音)基本上我們現在是設定在2年內拿到農糧署的推薦品種,我至少如果以台灣1年內至少種2次水稻,我可能在2年內我希望就可以拿到推薦。如果從中部大家發現試種的品質跟食米的品種都很受歡迎的話,我可能到其他地區的試種就可以快一點了。』

農試所也表示,稻農在防治褐飛蝨時,只要稍不注意田間的蟲群密度,就可能發生大量危害,造成平均約30%的產量損失。新品種「台農85號」具有早熟、植株矮不易倒伏、具芋頭香味的米質等特性,適合國內農友種植,尤其是褐飛蝨較易發生的第二期作。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