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火星探索、太空旅行到新型的太空望遠鏡,人類的太空探索在2021年取得許多重大突破,並且也為未來更多探索宇宙的任務奠定基礎。
去年COVID-19持續在全球肆虐,但人類對太空的嚮往沒有因此放慢腳步,包含火星探索、新型太空望遠鏡的發射,以及太空旅行的成功商業化,2021年對人類的宇宙探索來說,可以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美中齊發 推進火星探索
2020年曾被喻為是「火星年」,因為地球與火星的距離在這段時間最為接近,包含美國、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都在2020年發射探測器,希望更加了解這顆太陽系中與地球環境最相似的行星。
到了2021年,太空任務更為多元,美國太空總署(NASA)在2020年下半年發射的火星探測車毅力號(Perseverance),已經成功的在2021年2月登陸火星。毅力號在登陸後的2年間,將在火星上執行攝影及收集岩石樣本的任務,持續尋找火星是否有微生物存在過的跡象。毅力號也成功實現人類首次在火星上進行無人直升機的飛行測試,協助科學家發展無人機的太空探索任務。
緊接著中國也成功實現規劃已久的火星探索任務,由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所攜帶的探測車「祝融號」,在2021年5月成功登陸火星,執行火星的地質勘測任務。祝融號也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成功登陸火星的國家。
全球富豪撒錢不手軟 掀起太空旅遊熱潮
不只火星任務,2021年更是私人太空旅遊開花結果的一年。在2001年首位平民、美國富商丹尼斯.蒂托(Dennis Tito)完成太空旅遊的20年後,多位世界富豪不惜耗費鉅資, 2021年競相飛上太空。在這波競爭中拔頭籌的是英國富豪、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他在2021年7月11日搭乘自家集團開發的太空船,成功飛抵地球與太空的交界,成為第一位搭乘民營太空船進行太空旅遊的旅客。
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也在9天後搭乘旗下藍源公司(Blue Origin)的太空船飛上太空;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的航太公司SpaceX,則是在2021年9月載著4名平民進行太空旅遊,完成人類首次全平民的太空旅行。另一位日本富豪前澤友作則是在2021年12月搭乘俄羅斯的太空船,登上了國際太空站(ISS),讓傳統的太空大國俄羅斯沒有在這波太空旅遊熱潮中缺席。
韋伯太空望遠鏡 窺探宇宙起源
2021年的太空發展還包括美國太空總署(NASA)斥資超過百億美元、歷時數十年開發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在2021年的耶誕節當天成功升空,為2021年的太空任務畫下完美句點。韋伯太空望遠鏡未來將會取代前一代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透過觀測距離地球137億光年的範圍,探索宇宙起源理論中認為的大爆炸(Big Bang)在發生不久後的宇宙景觀。
人類重返月球任務 揭開2022年序幕
展望2022年的太空發展,NASA重返月球的任務,預計將為2022年揭開序幕。搭載獵戶座太空船的「阿提米絲一號」(Artemis 1)預計將在今年2月發射升空,希望最快在2025年以前,讓人類重新登上月球。不僅如此,NASA也希望登月任務所採用的超重型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未來可以幫助人類在2030年之後,實現火星及其他太陽系星球的任務。
不再只有美俄 太空探索邁向全球化
另一方面,比起冷戰時期只有美國與蘇聯兩大強權的太空競賽,至今太空探索的發展已更加全球化,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太空科技的競逐。去年在美國及中國登陸火星之後,歐洲與俄羅斯預計將在今年9月合作發射探測車前往火星,協助探索火星的生命跡象。另外像是日本與阿聯,也預計在今年發射探測車前往月球。
延續2021年 太空發展動能更上層樓
無論是太空旅遊或是太空探索,目前看來,這股太空發展的動能,在2022年應該會更上一層樓。美聯社記者鄧恩(Marcia Dunn):「2021年成為太空新聞豐收的一年,這是毫無疑問的,但2022年將延續這個動能,甚至可能更會強一些。會有更多人等著飛上太空,包含NASA,以及來自各地參加觀光飛行的一般民眾。而小行星、火星、金星任務,都有可能。2022年有很多事情可以期待。」
人類太空科技的發展,在2021年取得了關鍵性的成就,太空旅遊不再遙不可及、對火星的長期探索持續進行,人類繼續一窺宇宙起源的樣貌。未來科學家們將能從中得到什麼樣的新發現,也值得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