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拜登去年12月簽署《維吾爾族強迫勞動預防法》,自今年6月21日起生效。未來自新疆進口的產品,若沒有提供文件和證據證明沒有涉及強迫勞動,將全面禁止進入美國。過去美國從新疆進口商品以棉花、番茄以及太陽能多晶矽居多,特別是電動車電池和再生能源儲存設備也依賴中國,恐對相關產業造成打擊。
禁止強迫勞動產品進口的法規21日開始生效,這個爭議性的法案不但觸怒中國,對美國產業的影響也引發擔憂。《美國之音》以及《德國之聲》等媒體報導,由於進口商必須向美國海關提出「清楚且可信的證據」,證明產品生產過程沒有涉及強迫勞動,否則所有來自新疆的商品,一律會被認定為強迫勞動而成,美國企業不得進口全部或部分「新疆製商品」。
如何證明進口產品符合禁令成難題
現在專家們警告,可能會有許多美國商家對執行法律出現困難,因為他們的供應鏈十分複雜,且缺乏能夠證明特定商品不用強迫勞動製造的可靠的中國第三方審計單位,甚至有專家擔憂,這樣的情況可能會迫使商家放棄來自整個地區的供應商,部分商家表示,聯邦政府沒有提供他們必須避免進口商品遭海關阻撓的足夠指導。
新疆出口主要商品包括棉花丶番茄以及用於太陽能板的多晶矽。這些品項在禁令中被指定為「優先關注」的重點商品。而根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表示,去年美國從中國進口了約90億美元的棉花產品,其中20%的美國服裝含有新疆棉花。
而主要的電動車電池和儲存再生能源的電池,也幾乎都是來自中國,其中新疆佔最大宗。這些電池在全球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在應對氣候變遷的問題上,進口禁令可能衝擊部分產業。
多重供應鏈廠商不知如何適法
現在讓許多企業無所適從的是取得證明的困難,華盛頓海關行為律師莫吉卡(Richard A. Mojica)舉例表示,一家太陽能公司可能可以輕易的說,「海關擔心多晶矽,所以我們需要這些多晶矽更多的證明,但如果是擁有好幾百個供應商的汽車製造商,情況可能變得不簡單。」
莫吉卡表示,這家汽車製造商很容易變得不知如何開始,廠商可以試圖調查產品來源,但卻不知怎樣可以滿足法規的條件。
報導指出,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13日公布了17頁的「進口商行動指導」,希望為所有商品提供通用的且具體的指導,同時也準備在21日再公布另一份指導,不過腳步似乎太慢了。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艾倫(Craig Allen)說,「強迫勞動執法小組」在最後時刻公佈計劃意味著「公司必須執行的當天去尋找他們必須執行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