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儘管緬甸最近的處決,以及預定明年舉辦選舉的合法性,日益受到國際關切,印度外長蘇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今天(18日)仍為印度與緬甸軍事政府的關係辯護。
緬甸10年來的民主試驗,在去年2月軍方發動政變,推翻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的民選政府之後劃下句點,而緬甸也從此陷入無止盡的流血衝突。緬甸也因而成為被全球唾棄的國家,一些西方國家調降與緬甸的關係,並對緬甸軍政府施加經濟制裁。
然而,印度、中國和俄羅斯則是繼續與緬甸軍政府來往,包括進行部長級訪問。
蘇杰生表示,新德里對緬甸的立場與過去幾十年來一致,並可追溯到為脫離殖民主義爭取自由的時期。
蘇杰生在曼谷(Bangkok)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向一群聽眾表示,「我們的關係,並非某種應該受到當前政治來判斷的事物。」
蘇杰生表示,緬甸是與印度相鄰的國家,因為邊界上的問題,比方組織犯罪、新冠疫情,以及在緬甸的印度叛亂份子等,印度不可避免的要與緬甸軍事政權打交道。
「我們也必須管理我們的邊界關係,以及管理作為鄰邦的複雜性。」
在今年稍早,新德里新任駐緬甸大使向緬甸軍事領導人敏昂萊(Min Aung Hlaing)呈遞到任國書,使印度成為少數承認緬甸軍事當局為合法政府的國家之一。
蘇杰生表示,作為緊鄰的鄰邦,印度對緬甸的同情與諒解,不同於那些距離遙遠、對緬甸民主高談闊論的國家。
蘇杰生表示,儘管印度與緬甸軍事當局交往,「我們深信,最好的方式是以民主國家來對待緬甸,以反應緬甸人民的情緒與願望。」
區域集團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試圖透過外交努力來解決緬甸的危機,但截至目前證實是毫無進展。
緬甸軍事當局在上星期採取行動,限制緬甸的92個政黨,如果要在預定明年舉行的選舉之前會晤外國人或國際組織,必須先取得許可。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敦促國際社會,拒絕緬甸軍政府計畫在明年舉行的「假選舉」。
翁山蘇姬自去年2月軍事政變之後,一直遭到拘押,並面臨一連串罪名的起訴,如果都被判定有罪,翁山蘇姬可能被監禁超過1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