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帶雲門重返華府 林懷民以舞蹈說台灣故事

2022-10-21 13:48(12-17 01:45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前右1)20日表示,這是雲門第4度在華府甘迺迪中心表演,盼透過台灣獨特舞蹈動作,講述台灣土地、人民的故事。 (圖: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前右1)20日表示,這是雲門第4度在華府甘迺迪中心表演,盼透過台灣獨特舞蹈動作,講述台灣土地、人民的故事。 (圖:中央社)

雲門舞集疫後赴美公演,20來到第4站華府。創辦人林懷民演出後驚喜現身說,這是雲門第4度在華府甘迺迪中心表演,盼透過台灣獨特舞蹈動作,講述台灣土地、人民的故事。

因為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睽違國際舞台2年多的雲門舞集,10月啟動美國巡演,以藝術總監鄭宗龍舞作「十三聲」回歸國際舞台。在休士頓、史丹佛與芝加哥之後,雲門舞集自20日起在華府甘迺迪中心(Kennedy Center)一連表演3天。

即使非週末夜晚,20日晚間在華府的首場演出幾乎滿座,甘迺迪中心主席魯特(Deborah Rutter)、駐美代表蕭美琴、斯洛伐克駐美大使雅沃爾契克(Radovan Javorčík)、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董事長胡兌昀等貴賓親自到場欣賞。


雲門舞集疫後美國公演20日來到第4站華府,演出後創辦人林懷民(2排右3)與駐美代表蕭美琴(2排右4)及舞團成員合影留念。(圖:中央社)

林懷民於演出後出席酒會致詞表示,1973年他打算成立雲門,母親勸阻無效後,告訴他若要做,就要努力做,「若你夠努力,有天就能在甘迺迪中心演出」。

林懷民驕傲表示,這是雲門第4次在甘迺迪中心演出,明年雲門創辦50週年,還記得創辦初期,美國現代舞蹈在許多國家都是主要靈感來源,但透過探索及努力,雲門透過台灣獨特舞蹈動作,創造出講述台灣土地、人民的作品,包括當晚演出的「十三聲」。

「十三聲」源自鄭宗龍童年在萬華的成長經歷。他受訪表示,「十三聲」是早期萬華對街頭藝人的稱號,意思是「很多」,一個人可以演繹非常多不同的聲音,身體有很多不一樣的肢體動作。


雲門舞集總監鄭宗龍20日受訪表示,希望用「十三聲」把記憶中的萬華感覺呈現出來,讓外國觀眾體驗台北街頭的活力。 (圖:中央社)

鄭宗龍回憶,當母親告訴他這個故事,他想到從小在萬華生長,街上形形色色的人、宮廟祭典中出現的身形、如電影院般的街頭,因此希望用作品把他記憶中的感覺呈現出來,讓外國觀眾體驗台北街頭的活力。

鄭宗龍邀請現場貴賓,在舞台上欣賞完他的家鄉後,能走趟台北,親身體驗台北風情。

欣賞完演出的蕭美琴臉上難掩感動,她說,身為台灣駐美代表,總是對能展現台灣不同樣貌感到興奮;雲門把台灣活力、文化及美麗帶到華府,透過肌肉、舞蹈動作持續創造藝術,彷彿「活生生藝術品」,很驕傲有他們作台灣的門面。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