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潛艦儎台自製率逾4成 台船:原型艦9月下水

2023-01-03 10:13(12-17 15:05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張順祥
國造潛艦的原型艦模型。(國防部提供)
圖片來源:其他
國造潛艦的原型艦模型。(國防部提供)

為建構不對稱可恃戰力所推動的潛艦國造工程,目前已進行到船段對接電銲階段,台船董事長鄭文隆表示,原型艦預計9月下水;相關人士指出,儎台(潛艦船身本體)自製率超過4成,希望打造「潛艦國家隊」形成產業聚落。

海軍編列新台幣493億6170萬元、2019年至2025年持續預算,打造原型潛艦1艘,預計今年9月下水;而在戰力武裝方面,可配置6管魚雷發射管,重型魚雷的攜行量可達18枚,潛射飛彈的攜行數量尚不得而知。

台船董事長鄭文隆接受媒體訪問表示,潛艦國造案近年在海發中心、二五六戰隊及台船人員的專案小組合作下,克服各種困難,已取得必要所有裝備,目前正在趕工作業;同時,數名國安會人員、現役海軍將領幾乎天天駐守台船,指導及協助此案的各項執行細節,並排除障礙。

鄭文隆指出,在籌獲各項裝備的困難過程中,當發現有部分零組件能在國內自製時,台船儘量找國內廠商試做,以利培養生產能量,未來也將在適當時機邀請國內供應商,合組潛艦零組件供應商聯盟,繼續提升潛艦本土化的製造能量。

相關人士透露,除了戰鬥系統的紅區裝備等需仰賴他國,目前潛艦儎台自製率已超過4成,包括氣密門、馬桶、密閉式淡海水轉換系統、液壓系統,甚至必須達到靜音水準的空調系統也成功自製,未來將藉國外技術協助及訂定工程標準,以打造「潛艦國家隊」,形成產業聚落;他並提到,目前潛艦的6個船段已完成,僅剩帆罩。

潛艦國造所需零組件分為紅區、黃區、綠區3類,「紅區」是指國內無研製能力,須向外尋求援助的技術,包括戰系、柴油主機、魚雷、飛彈系統等,而目前均已取得輸出許可;「黃區」為困難取得、但有自製潛力的零件;「綠區」為可自行生產的設備。

鄭文隆提到,目前台船海昌工廠技師及各級主管,正以3班、24小時趕工作業,由於潛艦艙內空間狹小,能進入施工的人數有限,加上壓力殼為圓形空間,無法同時在各方向施工,因此必須旋轉壓力殼體施工。目前各項作業穩健進行中,並已開始進行船段對接的電焊工作,目標是設定在今年9月下水。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