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晶片補助案要求繳納超額獲利 台廠經營壓力增

  • 時間:2023-03-01 16:2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謝佳興
美晶片補助案要求繳納超額獲利 台廠經營壓力增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指出,美國晶片法案設下多項限制,意味著業者需要面臨層層關卡的審查,恐拖延設廠投資時程。(台經院提供)

美國商務部公布半導體製造與研究扶植計畫補助規定,要求受補助業者,必須分享超額獲利。對此,學者今天(1日)分析,美國對受補助業者設下層層限制,意味著業者將面臨諸多關卡審核,恐拖延設廠投資時程,另一方面,台灣半導體業者赴美設廠已經面臨諸多挑戰,如今美方又增設分潤制度,對台廠而言,經營挑戰是有增無減。

美國祭出規模520億美元的晶片補助計畫,扶持美國半導體製造,不過,美方也設下多重但書,受補助業者除了10年內,不得在中國等有疑慮國家擴大半導體產能外,近期美國商務部再公布新的但書,也就是獲得超過1億5千萬美元直接補助的企業,將被要求與美國政府分享超出申請時預估的利潤,且要提交員工可負擔、可使用的托幼服務計畫。

對此,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1日受訪指出,美國晶片法案設下多項限制,意味著業者需要面臨層層關卡的審查,使得在美國推進計畫的時程恐有延宕。

劉佩真表示,就台灣半導體業者來說,美國此次加入分潤制度,無疑是增加台廠在美經營的挑戰。她說:『(原音)台廠到美國來投資設廠,本來就已經面臨比較高額的成本,包括勞動力成本、在職業安全健康的一些法規、許可證的一些成本,加上美國現在通貨膨脹還是顯得比較高一些,還有學習成本等,所以在美國經營的狀況本來就會比較艱困,現在又加入了分潤制度,其實對於台廠在美國整體的壓力是有上升的一個狀況。』

劉佩真也提到,美國增設這些規定,確實可能使得廠商發展腳步受到延遲,且在這段時間差內,美方也要慎防他國用更積極的扶植政策,來吸引國際半導體業者到他國投資,削弱美國晶片法案效益。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