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馬帶青年團訪中 中國專家:看不見真實面就沒意義

  • 時間:2023-03-31 18:5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程寬仁
馬帶青年團訪中 中國專家:看不見真實面就沒意義
前總統馬英九帶領台灣青年團到中國交流。(圖:中央社)

前總統馬英九帶領20、30名台灣大學生到中國交流,希望增進兩岸年輕人的互動。不過,中國時事評論人陸青直言,這群青年看到的全是光鮮面,觀察不了什麼,如果看不見中國大陸的民間疾苦、看不見國民黨當年的知識分子對兩岸關係的失望,就不是一個有意義、有價值的兩岸交流。

從李戡看兩岸知識分子的失望

前總統馬英九率領青年團到中國進行交流,並安排到武漢大學等地與學生互動。中國觀察家、時事評論人陸青表示,這群台灣青年在這12天的行程「觀察不了什麼」,因為所看到的都是被高度安排好的,無法觀察到兩岸知識分子的心灰意冷。

陸青回憶,已故的文學家李敖是激進的統派,李敖當年為兒子李戡規劃生涯,讓他到北京大學讀書,之後李戡到英國攻讀博士時,曾向外媒提及他對兩岸的失望,一方面覺得被台灣的國民黨騙,上當了;另一方面也發現,中國大陸沒有兌現承諾,愈來愈讓他不能理解。

陸青:『(原音)青年能看到什麼呢?他看到的都是大陸光鮮的一面,他看到的都是人家對他們進行貴賓式接待的一面,他們能看到李戡那樣的心路歷程嗎?他們能夠體會到大陸來台灣那些學生的迷茫和這種失望嗎?他們能體會到李戡的那種沮喪嗎?』

看見真實中國 交流才有意義

他說,如果這群台灣青年遇不到那群比他們大10歲左右的先進,不清楚他們的心路歷程、無奈和失落,只是跟著馬英九基金會到中國大陸「吃吃喝喝」,接受高規格的接待,那這趟大陸之行有什麼意義?

陸青:『(原音)我們當然可以說,培養中華情結有利中國的大好河山,散發出這種愛國主義情結、散發出這種大中國的認同,當然可以,但是,這個來得很膚淺、來得很輕佻、來得很廉價呀!你如果能夠和哀呼的人同哭、你如果能和失敗的人去共情,能夠從他們的失敗,看到整個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這十年的交往歷程,從這個當中去體會他們的失敗、去體會大陸的民生疾苦,乃至於體會台灣藍營兩岸之間的公共知識分子,這些對兩岸關係有期待的人的一些絕望和失望,我覺得這才是有分量的兩岸交流,這才是有意義、有價值、不輕佻、不廉價的兩岸交流。』

找對人交流 才有大格局

台灣各政黨現在積極培育青年,甚至讓更多的年輕人擔當發言人的角色,陸青認為,有這樣資質的年輕人,更需要展開有價值的交流,才能有更大的眼界、格局,或更恢弘的歷史觀,來看待兩岸的歷史問題,因此,應該邀請中國大陸的公共知識分子,或還在海外流亡的中國人士,甚至是李戡來交流;他也看到一些曾來台就學的陸生,現在差不多30歲,成為年輕的學者,有些人還在海外,這都是很好的交流對象。

陸青指出,其實台灣有很多年輕人不懂中國大陸,較欠缺將眼界放在東亞地緣政治或一個文明史的冷戰格局;另一方面,台灣因為民主化的選舉體制,政治參與者通常要從基層扎根,關注的事情要從民生議題開始往上打起,所以常會先注意到台灣內部的經濟問題,或是一些較小、較微觀的問題,但往往以這種機制篩選出來的政治菁英,就會缺乏更宏觀的視野。

中國民主轉型 台灣當導師

他表示,即使擁有宏觀視野的學者,若不曾在中國大陸生活,也會出現「一道牆」,就像他自己對民主的理解,一定也隔著「一道牆」,所以台灣的年輕人未來要處理兩岸問題,勢必要有更多的體悟,就像參與台灣太陽花學運的年輕人,要和香港年輕人對話是容易的,但如果是要和烏魯木齊的年輕人對話,絕對有巨大的鴻溝,這對中國大陸的年輕人來說,同樣有這種問題,甚至更嚴重。

陸青:『(原音)因為未來恐怕還不是經濟上的影響或政治上的影響,可能更多的是文化交流上的影響,因為大陸這邊馬上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就又一直崩盤,台灣可能會在大陸未來的轉型當中,充當智庫或者導師這樣的一個角色。』

他提到,中國大陸未來如果要民主制憲,真的需要台灣學人或有相關經歷的人來指導。陸青:『(原音)比如說選舉、比如說新疆和西藏他們統還是獨,可能台灣這邊是一個更超然的裁判,或者說一個協調機制;包括今天也是,我們能看到國際人權機構,有可能領導者是歐美那邊的人,但是管理者往往是台灣、香港人,但具體的執行者往往又是大陸跑出去的人。那你未來這個結構如果被擴大了,那你台灣有沒有那麼多年輕人熟知這些東西的能夠影響大陸。』

陸青提醒台灣的年輕人,想要在兩岸關係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就要具有同理心的互動,立場和視野才能開闊,也能獲得中國大陸民眾的正面回應。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