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熱門關鍵字
推播熱門報導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English Français Deutsch Indonesian 日本語 한국어 Русский Español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 Tagalog Bahasa Melayu Українська

旅宿業缺工難接單 學者指加薪或移工均非解方

2023-11-04 10:18(12-22 05:50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王育偉
旅宿業面臨缺工潮,學者建議可繼續開發如新住民等潛在勞動力,也應導入更多工具減輕勞務。(圖: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旅宿業面臨缺工潮,學者建議可繼續開發如新住民等潛在勞動力,也應導入更多工具減輕勞務。(圖:中央社)

旅宿業是否開放移工,政府正在評估中,喊了1年多缺工的飯店業者苦等至今,大嘆「訂單滿手卻沒人做」,盼開放移工填補基層人力缺口,台灣勞工才有升級機會;但學者對此持保留態度,建議可繼續開發如新住民等潛在勞動力,也應導入更多工具減輕勞務,「會比拉高薪資更有用」。

疫情解封後旅遊需求爆發,卻面臨「史上最大缺工潮」,且遲遲未見緩解;業者頻向政府喊話,希望開放聘用外籍移工來補足人力缺口。勞動部近期透露,目前正在檢視交通部所提的旅宿業開放移工評估報告,全案暫無具體時間表。勞動部長許銘春表示,檢視重點包含針對外界疑慮的回應,例如專案協助成效不佳、薪資待遇不足、選工挑工不是缺工、是否排擠中高齡及二度就業婦女等影響。

根據觀光署統計,國內旅宿業缺工約8000人,其中房務及清潔約5500人,缺工一直是飯店業疫後的頭號難題。連鎖飯店業龍頭晶華董事長潘思亮不只一次發言指出,「缺工是國安等級的問題、基層人力缺工導致飯店訂單滿手但沒人做」;台北君悅酒店總經理陳隆慶過去就曾說「房務人力缺到連他都要去鋪床」,更一度成為市場熱議話題。10月上旬剛開幕的台北漢來飯店就因人力不足,進駐的部分餐廳品牌必須延後到明年才能做生意。

為何飯店業有缺工問題?飯店業高層表示,疫後經濟市場轉變,科技產業人力需求大增,挖走製造業人力,製造業再挖走旅宿業和餐飲業人才,疫後旅宿業已非求職者首選,加上少子化成趨勢,一個熱門科系的畢業生,有8個工作可選,業者就算提高薪資也無法徵到人。

另有飯店主管直言,「年輕人寧願去跑外送、當網紅,尋求時間更自由、更符合興趣的工作,房務這種辛苦、勞累,成就感相對低的職業當然乏人問津」。

寒舍集團主管也分析,旅宿業有些職缺的工時安排不夠友善,像是把一天8小時工時拆成兩個時段的「兩頭班」,或是交替輪早、晚、夜班的「三班輪」等機制,都成為影響求職者意願的因素。許多基層人員月薪多半已調整到新台幣3萬元以上,且房務清潔還有「掃房獎金」,但就是徵不到人,顯示結構性問題很大。

不過,對於旅宿業是否開放移工,學者對此持保留態度,擔憂移工排擠本國勞力和薪資水準,希望繼續開發如新住民等潛在勞動力,也應導入更多工具減輕勞務,「會比拉高薪資更有用」。

政大勞工所教授成之約表示,就算薪水再提高,房務人員的工作勞累程度和時間長度,還是相對不受求職者青睞。一樣薪資的條件,求職者絕對可以找到更輕鬆或更具發展性的工作。問題的關鍵可能在於房務工作太累、太辛苦,業者或政府應開發或導入更省時省力的工具,減輕勞務負擔,「可能會比拉高薪資更有用」。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也認為,旅宿業人力短缺,導致旅宿業既有員工的工作強度加大,但與加薪幅度不成正比,會對疫情期間離開旅宿業的人繼續產生推力、不願意回去。

對於旅宿業要不要開放移工,成之約持保留的保守立場。他說,除非旅宿業者和政府已窮盡各項手段之後,還存在缺工問題,才建議考慮鬆綁政策、引進移工。

他表示,目前看來旅宿業開放移工有定額限制,但未來在市場競爭下,每家業者都希望以更廉價成本取得勞動力,屆時移工人數只會愈來愈多,排擠到本國勞動力、影響中高齡及二度就業婦女,造成旅宿業薪資成長停滯、甚至拉低薪資,都是遲早的事。

辛炳隆也認為,旅宿業為緩解缺工而提高待遇,有助於解決台灣低薪問題;但開放移工後,好不容易拉高的薪資恐怕會打回原形,「政府應詳盡去探討媒合不成功原因,再好好想想是否真要開放旅宿業聘請移工」。

另有聲浪認為,飯店業者根本是「選工、挑工不是缺工」;勞動部去年為解決旅宿業缺工,以就業服務站專案媒合,但媒合率不到4成,數據似乎顯示「產業雖有缺工,但還是有人要做」。觀光署分析,媒合率不佳主因是中高齡者體力無法負荷,年輕人多數希望以兼職方式,能有較多彈性額外從事外送等工作,即便媒合到也做不久;顯示旅宿人力需求與供給存在不小落差。

成之約建議,產官應該聯手繼續開發「潛在勞動力」,除了建教生、中高齡與二度就業人士,還可開發女性和新住民等勞動力;政府也該檢討媒合求職者與業者職務空缺的管道和配套措施,例如縮短流程、放寬條件,多管齊下緩解缺工。

事實上,相較疫後初期,目前飯店業人力靠著引進外籍生、中高齡與二度就業人士,還有提高薪資與福利等措施,有稍微緩解人力缺口,但還是無法完全解決缺工問題;且除了旅宿業、餐飲業,營建製造業、教育業也都全面「大缺工」,該如何在保障本國勞工權益下化解根本問題,考驗著政府與各界的智慧。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