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選後安全情勢 國安研判中國將藉內政議題擴大台灣對立矛盾

  • 時間:2024-01-12 10: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選後安全情勢 國安研判中國將藉內政議題擴大台灣對立矛盾
國安人士認為,不論是哪個政黨贏得這次大選,北京當局都不會停止施壓,只是程度與方式的差異。(示意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台灣2024大選將在週六(13日)投票,對於選後的安全情勢,國安人士評估不論是誰當選,北京當局都不會停止施壓,且研判中國將藉由操作台灣的內政議題擴大朝野對立與矛盾,讓台灣政局陷入混亂、在國際上被孤立及打擊新領導者及團隊的信心。至於軍事方面,則因天候及中國內部問題,不致在選後立即出現大規模及高強度的施壓。

對於中國介選的手法,國安人士指出,依時間軸分析,投票前不外乎就是搭配在地協力者等進行認知操作或錯假訊息的傳播,同時在軍事上看似有所準備,例如近日中國官媒不斷釋出解放軍攔截美軍等動作,且數量明顯增加;另外,像是國台辦指「所謂蔡英文路線就是台獨路線」,都是明顯的介選。

針對總統大選結果出爐到520交接這段期間,國安人士分析,不論是誰當選,中國都將朝3個方向操作,包括讓台灣政局不夠穩定、讓台灣在國際上相對被孤立,以及讓新領導者或團隊的信心受到挫折,目的是製造朝野矛盾與對抗及政治上的困難與混亂,且可能在投票結果出爐當天便開始操作。

在手段方面,國安人士指出,這次選舉出現三足鼎立,總統大選當選者與落選者的票數可能不會有太大差距,國會也可能出現三黨不過半的情況,因此,中國將會定調為「少數總統」、「少數政府」。另外,由於操作台灣的內政議題在國際間引起的反彈會較小,風險也較小,所以中國除了會針對總統的520就職演說施壓外,新國會自然成為首要目標,研判中國將藉由加碼操作經濟或社會等內政議題,持續加劇台灣朝野的對立與矛盾。

國安人士也研判中國將藉由鼓動台灣「多數組閣」,造成政局相對不穩定,或是操作二次「疑美論」,希望達成孤立台灣的目的,對外造成台灣失去外援、對內則影響執政信心,且最近已嗅出一些與中國有關聯的操作正在開始。另外,中國也將以「民主協商」為主軸,拉攏較屬意的台灣政治人物,邀其前往中國大陸訪問,並搭配經濟制裁、經濟脅迫的方式「拉一個、給一個」,製造政府無能的形象,使新任總統在就職時便面臨國內最大的混亂與壓力,甚至試圖改變台灣的國政方向。

至於軍事脅迫,國安人士指出,台海1、2月海象不佳,不利於操演,加上中國內部經濟不好,為吸引外資,會避免製造太緊張的外部環境,以及希望維繫中美關係,且內部對軍隊的反貪腐清洗仍有不同聲音,在這些因素限制下,研判北京當局不會在選後立即進行大規模或高強度的軍事施壓,但3月之後有可能將年度例行演練某種程度塑造成對台實施軍演。

國安人士並認為,不論是哪個政黨贏得這次大選,北京當局都不會停止施壓,只是程度與方式的差異。至於之前北京當局對於台灣新選出的總統多會先「觀其行、聽其言」,這次則可能會與以往不同,因為就中國的角度來說,他們已將執政黨的候選人定性、定調。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