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中國前2月出口增7.1% 分析:高成長有隱憂難持續

2024-03-07 15:15(12-13 18:50更新)
新聞引據:中央社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圖為天津港。示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圖為天津港。示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海關總署今(7)日公布今年前2個月出口總值,年增7.1%,優於市場預期。分析指出,亮眼的數字得利於較低的比較基期與終端市場需求回升,然而中國面臨歐美多領域調查,短期內出口恐難維持高成長。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到2月,進出口總值達9308.6億美元(約新台幣29.34兆元),年增5.5%。

其中,出口總值5280.1億美元,年增7.1%;進口總值4028.5億美元,年增3.5%。

綜合香港經濟日報、證券時報報導,澳新銀行(ANZ)高級中國策略師邢兆鵬表示,出口數據優於市場預期,除了顯示終端市場的消費韌性增強,也和比較基期偏低有一定的關係。

天風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固定收益研究首席分析師孫彬彬也提到,從今年1月中旬開始,全球貿易景氣逐步回升,中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出口數據也都有明顯改善。

然而即便前2個月的數字表現亮眼,且今年已開發國家預期將普遍轉為降息、全球貿易趨於回暖,但分析師認為,短期內中國出口恐難持續大幅成長,不應過度高估外需對經濟的帶動作用。

中國信評公司東方金誠國際的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去年10月,歐盟啟動對中國製造新能源汽車的反補貼調查,調查預計將在啟動後的13個月內完成,屆時將發布最終措施,預計將加徵不低於20%的懲罰性關稅,目前的關稅為10%。同時,美國也在醞釀類似措施。

另一方面,今年有些國家還有可能針對中國出口太陽能零組件啟動類似的調查措施,可能將對中國快速成長的「新三樣」(電動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出口造成較嚴重影響。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資料顯示,今年前2個月,中國前三大出口市場分別是東協、歐盟、美國。其中,對東協的出口總值較去年同期增加6.0%、對歐盟出口總值年減1.3%,對美國的出口總值年增5.0%。

延伸閱讀
中國經濟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