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三中全會/公報定調「中國式現代化」 分析:宣告經濟改革開放時代結束

  • 時間:2024-07-19 15:44
  • 新聞引據:美國之音
  • 撰稿編輯:陳文蔚
三中全會/公報定調「中國式現代化」 分析:宣告經濟改革開放時代結束
中共第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其他6名政治局常委步入會場。(AFP)

《美國之音》報導,中共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並發佈公報定調「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向。但分析家普遍認為,此公報內容空泛且老調重彈,完全未對中國當前遭遇的經濟困境提出具體對策,恐代表中國經濟改革時代已告終。

分析人士指出,這份三中公報雖以逾5千字規格,洋洋灑灑陳述三中全會所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卻缺乏新意、也未發布任何令人振奮的經濟刺激對策。

觀察歷年「三中」一向聚焦經濟議題,會前也出現不少包括房地產、青年就業與財稅改革等議題上的「相對樂觀」。但公報發布後,卻讓部分觀察人士大失所望,公報中雖對這些經濟議題略有著墨,但根本未深究或出台任何具體對策。

連撰稿者彷彿也「躺平」

澳洲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商學院教授史鶴凌就直言,此公報通篇內容「令人失望」,對於如何提振中國消費者信心、應對外資出逃等外部挑戰,或揭櫫經濟新思路等重要方向付之闕如。他批評,撰稿者彷彿已「躺平」,完全沒在動腦子。

史鶴凌表示,即便把這份公報拿到5年前也適合,也就是這分公報根本沒有針對中國現在面對的經濟問題做宏觀經濟方面的調整,而是像篇哲學文章,基本上就是,老生常談。

史鶴凌認為,習近平雖然喊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願景,以凸顯他與前幾任中共領導人的差異,但其實質上的內容之空洞,就像所謂的「現代化」應指改善人民的生活和自由度,但公報卻未做出任何可受公評的具體定義。

此外,這分公報公布後也立刻引來投資和經濟專業人士的熱議。《美國之音》取得中國境內投資人士在微信群組留言資料,普遍多對公報無感。有投資人士留言「讀完(公報)也不知道要幹什麼」還有人說:「讀完之後,鼓掌就可以了,唯一能做的。」

投資圈、經濟學界大失所望

不只投資圈,海內外經濟學家之前的期待也沒有在公報中發現,像是中國人民銀行前顧問李稻葵7月初曾向中國政府提出具體的景氣刺激方案,包括中央財政可於十一黃金周期間,發放一兆人民幣等值的消費券來鼓勵或補貼民眾的消費。但在三中全會公報竟看不出有任何這類救市、救經濟的跡象。

台灣國策研究院18日舉行的研討會上,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洪耀南也指出,習近平高喊中國模式、中國道路和中國式現代化,還強調不能「食洋不化」、「照抄照搬(西方體制)」,這一連串說法已預告,他要跟西方市場經濟模式分道揚鑣。

洪耀南在研討會上表示: 「西方四、五百年來累積的(成功)經驗,他(習近平)不走,他相信中國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強調的就是政治體制,不要走西方的體制,堅持專制統治的方式,20大三中就是宣告,鄧小平11屆三中全會的經濟改革時代已經結束了。」

政治掛帥 再20年也仍原地踏步

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則認為,習近平的「改革」其實是要改掉他眼中「走錯路」的簡政放權、經濟活絡等開放政策,重新回到更加集權、個人崇拜的老路。

明居正分析,習近平政治掛帥的施政,在國安優先的前提下,刺激中國經濟所需的各項寬鬆政策,很難被提上三中全會的日程。

明居正表示:「(習近平)喊的是市場經濟,但是真正推的是『民退國進』。」他認為,習近平做的事情跟喊的完全相反,因此就算經濟政策都放寬,再走個20年也會碰到一模一樣的問題,因為政治卡住經濟。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