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回首頁| 網站導覽| YouTube| Podcasts|
|
推播熱門報導

央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專題 獲銀響力新聞獎優選

2024-07-19 17:45(12-20 20:00更新)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由央廣編導曾國華製播的專題《一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家屋』能終結無家者和家的距離嗎?》,榮獲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專題報導獎」優選。
圖片來源:央廣RTI
由央廣編導曾國華製播的專題《一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家屋』能終結無家者和家的距離嗎?》,榮獲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專題報導獎」優選。

第四屆「銀響力新聞獎」今天(19日)下午舉行頒獎典禮,財團法人中央廣播電臺製播的專題《一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家屋』能終結無家者和家的距離嗎?》,榮獲「廣播及網路音頻類專題報導獎」優選。

為實地瞭解「家屋」的運作,作者曾國華特地走訪台北、新北及台中當地,以4到6人共居形式的家屋型收容據點。評審表示,專題不僅突顯了台灣中高齡長者與無家者的居住困境,並發掘政府與民間合作,提供創新居住解決方案的優點,這種開放模式不僅提高了無家者的接受度,也讓他們重新感受家的溫暖。

曾國華表示,事實上,「家屋」並不是什麼新概念,只是許多社福團體,甚至政府單位,為了避免鄰避效應,都秘而不宣。然而,如何將家屋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幫助更多的無家者,許多時候都得靠著社福團體在前面打前鋒。

社會大眾或許很難相信,過去擁有六千多户社宅的台北市,無家者成功入住的案例卻僅僅只有一案,不過,這個現象在近來卻有不同的轉機,靠著芒草心、崔媽媽等NGO團體的努力,和台北市政府的開放態度,現在的無家者也可以繞過評分機制,有機會住進北市的社會住宅,並接受社福機構一條龍的服務,進而重返社會。

有時社會的創新服務,這些社福團體總是跑在政府前面,讓「家屋」從簡單的概念,延伸到了社宅空間,不僅造就了這場台灣無家者的居住革命,也讓我們看到社福團體的熱情及不放棄,真的照亮了這些無家者回家的路,絕對值得我們致上最高敬意。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
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進一步了解隱私權政策。 
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