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特爾在月初公布令人失望的業績之後,公司正面臨其56年歷史以來最艱難的挑戰。《彭博社》根據知情人士消息指出,這家晶片巨頭正在尋求投資銀行協助,探討各種可能方案,包括分拆產品設計和製造部門,甚至探討是否應出售晶片製造部門。
據知情人士表示,英特爾長期合作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團,一直在就這些可能性提供建議,其中還包括潛在的併購計劃。但因公司最近發布的慘淡的財報已經使英特爾股價跌至2013年以來最低,使得這些討論變得更加緊迫。
報導指出,這些選項預計在9月董事會上提出,但知情人士強調,目前尚未有重大決定,討論也仍處於早期階段。對此,包括英特爾與投資銀行均未回應。
英特爾轉型正急需與時間賽跑
當前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正面臨時間壓力,需要迅速實現公司急需的轉型。
英特爾行政總裁季辛格(Pat Gelsinger) 2021年重返公司後,期望恢復英特爾的技術優勢。但在大舉建設晶圓製造廠與提升晶圓代工技術之際,核心的個人電腦和資料中心業務的市佔率遭到同行大力瓜分,在人工智慧(AI)領域發展亦未如預期。英特爾8月初公布業績時,同時宣布裁員15%,裁減達1.5萬人,甚至暫停了長期以來引以為傲的分派股息政策,分析師還預測未來一年虧損情況還會擴大。
英特爾的代工部門專門為外部客戶生產晶片,若該部門被出售,將代表季辛格一直期盼該業務作為英特爾恢復晶片製造地位並希望能與台積電(TSMC)競爭為目標這項重大策略轉變。因此,知情人士也提到,英特爾可能會選擇不那麼引人注目的措施,例如延遲部分擴張計畫。
為降低衝擊恐先以暫緩擴張計畫
季辛格日前在德意志銀行科技會議上對投資者表示,「這幾周非常困難」。而肩負協助英特爾復興計畫的董事會成員陳立武(Lip-Bu Tan)上週突然辭職,進一步加劇了局勢動盪。報導表示,陳立武離開使董事會失去了一位擁有行業知識和經驗的成員。
英特爾的股價今年已下跌約60%,而與之對比的費城證券交易所半導體指數則上漲了20%,與輝達(Nvidia)的驚人成長相比更是相形見絀。輝達今年的收入預計將是英特爾的兩倍,但就在2021年,英特爾的收入仍是輝達的三倍。這使得英特爾的市值降至860億美元,跌出了全球十大晶片製造商行列,並成為費城半導體指數中表現最差的公司之一。